重桂堂前桂荫浓,同侪夜话豁襟胸。
二三女弟闲无事,细数天宁寺撞钟。
【注释】
重桂堂:在杭州,为南宋诗人林逋故居。
同侪:同列之人,朋友。
二三女弟:二三个年轻的姐妹。
闲无事:闲着没事做。
细数:仔细数数。
天宁寺:位于杭州西湖北岸,是著名的古刹之一。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隐居西湖时。诗中描写的是夏夜同友人在重桂堂前聚会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与同辈朋友夜谈的愉快心情。诗中“二三女弟闲无事,细数天宁寺撞钟”,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
重桂堂前桂荫浓,同侪夜话豁襟胸。
二三女弟闲无事,细数天宁寺撞钟。
【注释】
重桂堂:在杭州,为南宋诗人林逋故居。
同侪:同列之人,朋友。
二三女弟:二三个年轻的姐妹。
闲无事:闲着没事做。
细数:仔细数数。
天宁寺:位于杭州西湖北岸,是著名的古刹之一。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隐居西湖时。诗中描写的是夏夜同友人在重桂堂前聚会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与同辈朋友夜谈的愉快心情。诗中“二三女弟闲无事,细数天宁寺撞钟”,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动人的海上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风行高宝湖 - 注释:高宝湖,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 - 赏析:开篇即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为下文营造了宁静的氛围。同时,“风行”二字也预示了接下来诗歌的主题将围绕风展开。 2. 白日浑风雨,扁舟发海门 - 注释:白日,指太阳。浑雨,指连绵不断的雨水。扁舟,小船。发海门,出发。 -
【解析】 本首诗是一首纪游抒怀之作,全诗意境清幽闲雅。 “夜半泊邵伯驿访龚甫”意思是夜晚在邵伯驿站拜访龚甫,“落月天河朗”:银河高悬,月亮皎洁明净(落月:指残月,即新月)。这是一幅宁静的夜景图。“危樯独夜开”,在孤寂的夜空下,只有那高高的桅杆独自迎风矗立着,显得格外醒目。此句中,诗人以景写情(孤寂的夜),表现了自己孤独、冷清的心情。“故人忘寂寞,游子几徘徊”,老朋友忘了自己的孤单寂寞而欢聚一堂
【注释】 青青:青翠。渺渺:遥远的样子。余深怀:指对往事的思念。浓淡三春画:指春天景色的浓淡变化。凄迷:悲伤迷茫。美人怜短梦:指女子因梦见情郎而伤心。游子怅天涯:指诗人因思念家乡、朋友而感到惆怅。盘桓:徘徊、逗留的意思。 【赏析】 《春郊闻笛》是一首抒情诗,作者在这首诗里抒发了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以杨柳为线索,描写了一幅春光明媚的画卷
诗词名句“未满相知愿,天涯共客时”出自许传霈的《去淮阴留别诸友(其一)》。这首诗是作者在清同治四年所作,当时年仅二十二岁。下面将逐句进行解析和赏析: 1. 诗句释义:“未满相知愿,天涯共客时。” - 未满相知愿:表达了一种对深厚友谊尚未完全建立的遗憾和渴望。 - 天涯共客时:形容自己身在异地,如同漂泊的客人,与朋友们相隔遥远。 2. 译文: - 未曾完全理解彼此的愿望
【注释】 ①甲子:清代用干支纪年,甲子是天干第三位,属木;地支第二位,属丑。 ②孤馆:孤单的馆舍。 ③栖:栖息。 ④游子:旅居他乡的人。 ⑤佣书:为他人抄写书籍或文书。 ⑥郑重:庄重、严肃。 ⑦放棹:扬帆。 ⑧饥渴斯民赖:老百姓靠我生存。 ⑨穷通:指仕途的升沉和贫富的变化。常道:平常的道理。 ⑩南北路:指从北方到南方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作于清同治三年(1864),时作者21岁
【注释】喜,喜欢。子,对年轻人的尊称。方,刚才。过访,探望。同游小有天园在泰城西。甲子,清同治三年(1864年),作者二十一岁,此时作者正在扬州。偶,忽然。约,约会。闲从,悠闲地。绿荫,浓密的树阴。着处,归宿。俗吏,庸俗的官吏。低回,徘徊不进。白鹤山林去,红莲水榭开,用典。白鹤山、红莲池是扬州名胜。 【赏析】这首七绝写于作者二十四岁时(时作者正在扬州)所作,记叙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小有天园的情景。
千里有孤子,三年无老亲。 译文:在这千里之外,有一个孩子独自生活,已经三年没有见到年迈的父母了。 注释:千里有孤子 - 意思是说,在遥远的异地,有一个孤单的孩子(指自己) 三年无老亲 - 意思是说,这三年来,我还没有能够见到我的父母(指自己的父母)。 问心时号泣,触目事悲辛。 译文:每次看到这些,我的心就难以平静,总是泪流满面。 注释:问心时号泣 - 意思是说,每当想到这些,我就忍不住流泪哭泣。
【注释】 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 暮泊(pō):傍晚停船。 苍茫(cānɡmánɡ):迷茫,迷蒙。 增暮色:增加天色的昏暗。 处(chù)何(hé):哪里。 芳草(fānɡcǎo)人烟冷:指田野上芳草萋萋,而人烟稀少。 结邻双小艇(xiǎodànɡxiǎoxiǎoniàn),偶语半吴侬(niùbànwūnónɡ):在两艘小船的甲板上结邻,偶然交谈着吴地方言。
【注释】 冠盖:指官宦。河梁:送别的桥梁。此乡:此处家乡或此地。蕴结:内心积聚。永夜:长夜,漫长的夜晚。百里:一百里。联床:同枕共眠。扁舟:小舟。玉杯:酒杯。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乙丑(清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四日他侍母登舟,至宝应县,谢淮阴诸友送至宝应(宝应县在今江苏)。这首诗是他写给友人的,是酬答之作,也是抒发自己离别之情的诗作。 首联“冠盖动淮阴,河梁携手吟”。冠盖:车驾和冠服
得家书将去泰州(甲子(清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二十一岁)): 偏照扬州月,由来十二圆。 鱼书迟驿使,乌鸟落江天。 明日扁舟客,长淮一路蝉。 忘忧树北堂,也说是归年。 注释: - 得家书将去泰州:收到家中的信,准备前往泰州。 - 偏照扬州月,由来十二圆:扬州的月亮偏斜照耀,自古以来每个月都有圆的时候。 - 鱼书迟驿使:书信被延误了寄送的速度,如同鱼在水里游动一样。 - 乌鸟落江天:乌鸟落在江面
注释:秋初时,我与兄长一同泛舟西湖,正值细雨绵绵,湖面上雾气弥漫,山峦隐没不见。 白衣人几个,呼渡不知还。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云雾缭绕的西湖景色,以及诗人乘舟游玩时的所见所感。诗中用“荷报连番雨”来形容西湖上的细雨连绵不断,用“烟蒙失尽山”来形容云雾弥漫,使得山峦变得隐晦难辨。最后两句“白衣人几个,呼渡不知还”,则描绘了在湖上遇到一个或几个划船的人,但他们只顾自己划桨
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秋初偕伯兄泛西湖值雨 - 注释:秋季的开始,与哥哥一起泛舟游赏西湖,正当下雨时分。 - 赏析:诗中描述了秋天与兄弟共同泛舟西湖的场景,而恰逢雨天,增添了一丝清新和宁静的气息。 2. 把酒问轻鸥,游人似旧不 - 注释:举杯向轻盈的飞鸟询问,游人是否像以前一样熟悉。 - 赏析:通过“问”字,诗人表达了对过去游人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同时
【注释】 看云:指欣赏云彩。 四时:一年四季。 一棹(zhào):划船的桨。 萧萧:风吹柳叶的声音,形容秋天的风声。 无觅处:找不到蝉鸣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在秋日乘舟游西湖时所作。 首句“看云四时起”,点明时间地点,交代了诗的题材和环境;次句“一棹冲波去”,点出诗人泛舟游湖的情景。第三句“堤柳尽萧萧”,写出了湖边杨柳在秋风中摇曳的景象;第四句“蝉声无觅处”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朝开夜合出芳姿” - 注释: 此句描述了白蘋花在早晨开放,到了夜晚则合上花朵。这里的“芳姿”指的是花朵的香气和美丽姿态,形容白蘋花的盛开状态非常迷人。 - 赏析: 通过“朝开夜合”这一生动的描绘,诗人表达了白蘋花早晨的清新与晚上的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效果。 2. “小草居然也准时” - 注释: 这句话意味着即使是小草丛生
【注释】 侍母归家:侍奉母亲回家。 布帆无恙挂天涯,未惯行程问日斜。意思是说,我的布帆没有受到损害,依然挂在天边;我还没有习惯于远行,每天总是在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才问起路程的远近。 船上老人频指点,曹江西去阿侬家。船上的老人经常指点着路,让我沿着曹江往西走,我就回到了我的家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随母亲回娘家时所作。诗人以船为载体,用舟行途中的观察来表现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解析】 1.本诗首句“一峰”指诗人的家乡山,后三句是说老屋。2.这首诗写诗人归家后与母亲相见的情景。3.“白头人儿几个”是说家中有白发老人,“言笑出门来”说明诗人与家人久别重逢、欢乐团聚,所以译文为:“家中有几个白发的老人?”他们正笑着走出门来迎我回家呢!4.全诗句式上是起承转合;结构上是先景后情;内容上是写景兼抒情。 【答案】 ①“一峰”:指诗人的家乡山。②“水隈”:水流弯曲处。③“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