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传霈
【注释】 津涯:河岸。芳信:指书信。文采:荷花。碧藻:绿色的水草。匀圆:形容荷花的圆润。晴烟:指夕阳。画舫:彩绘船。 【赏析】 这是一首咏新荷的绝句,描写了诗人在欣赏新荷时的喜悦心情和对生命的热爱。 首联“津涯相忆近如何?芳信斜阳望不多”,诗人在津涯思念着远方的人,而芳信却只能斜阳下远远望去,无法得到更多的信息。这里的“津涯”指的是河岸,“芳信”是指书信,“斜阳”则是指夕阳
失怙于今十八年,故乡回首泪凄然。 全家衣食驱毛颖,六度清明迷柳烟。 卜宅偏为霜雪难,连床空结雨风缘。 新成高阁崇乡祀,苕霅之间僾忾传。 译文: 已经失怙的十八年来,我故乡的回首让我泪满衣衫。 全家的衣食都靠勤劳的双手来换取,每年六次的清明祭扫让我迷失在柳烟之中。 为了卜居一处,偏偏因为霜雪而感到困难,连床上的枕头也因为连绵不断的风雨而结下缘分。 新建的高阁,是为了让家乡的神明享受香火
《咏新萍》 注释: 1. 年年飞絮化浮萍,绾起闲愁人未经:每年春天,柳絮随风飘舞,变成浮萍,牵动着人们无尽的闲愁。 2. 省识风光重入梦:曾经熟悉的景象,如今只能在梦中重逢。 3. 那堪聚散已忘形:难以忍受的离别和重逢的痛苦,以至于忘记了自己原本的样子。 4. 轻随暖涨篙添晕,酿逐春江草逊青:随着暖风的上涨,船桨上沾满水花,仿佛是绿色的酒酿,而嫩绿的春草则显得逊色于它。 5. 依样欣欣新绿逗
四月十日偕叔兄四到云巢 四月十日,我与哥哥一同前往云巢。 四度看山到上方,天教南北任徜徉。 四次游览山顶,任由自己随心所欲地漫步。 相逢斑白人忘杖,得饱烟霞酒谢觞。 我们与斑白的老者相遇,忘记了拄着拐杖的行走方式,享受着美酒和美景。 宿雾团成郊树绿,和风吹满野花香。 清晨的雾气凝聚成了郊外的树木,和煦的春风吹遍了田野上的鲜花。 莫嫌此后题诗懒,倚竹当空刻树行。 不要嫌弃我写诗时的懒散
【解析】 本诗题下注“前韵”,说明是首押韵的七言绝句。从内容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将离别之情写得委婉含蓄,余情不尽。 其一,“莫问系铃人解铃”。这句是说:不要询问那个解结的人是谁。“系铃”即系于钟,喻指扣留或束缚。“解铃”即解开绳结,喻指解脱。“系铃人”即扣留或束缚的人。“解铃人”即解脱扣的人。这两句用典意在说明:不要追究那些扣留或束缚我们的人是谁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茅庐赏雪集群贤,小住神仙气运翩。” - 注释:「茅庐」指隐者居所,「群贤」指众多贤能之士。「赏雪」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冬日景象。这两句诗表达了在寒冷的冬日,一群贤能之士相聚于茅庐之中,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和生活的宁静,宛如神仙般自在。 2. “乐事偏饶荒径外,春游待约太湖边。” - 注释:「荒径外」指的是偏僻的地方,暗示这些贤人更喜欢远离尘嚣、独自享受生活的乐趣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宾客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宾客的敬爱和祝福。 第一句"西园雅集溯当年,得半庄谈月上弦",描述了诗中人物在西园雅集,回顾了当年的聚会情况。西园雅集是古人的一种聚会形式,通常在庭院中举行,环境优美,氛围庄重。当年,诗中的人物通过这种聚会方式,与朋友们交流思想,分享生活。 第二句"金石至交文字契,神仙高会主宾贤",强调了诗中人物之间的友情。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重阳节我与衡甫、少帆三人同游云巢满城霜林中呼唤野船,芦花深处偶然停泊。 无边的落叶随处飘落,不断有山色青翠入眼帘。 佳节何妨淡菊人,仙乡长许鸟语经。 我已三度遨游忘归路,愿老前溪止止亭。 注释: - 重九:指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 偕衡甫:与衡甫共同游览。 - 少帆:指衡甫的朋友之一。 - 云巢:云巢,这里指的是云巢寺,是衡甫的家乡附近的一个景点。 - 满郭:四周都是。郭,外城。 -
第一首: 昨夜既雪午重晴,造化无心云自行。 忙到诗人分险韵,时来舟子打冰声。 注释: 昨夜下了一场大雪,到了中午又晴朗起来,这似乎与自然的规律不符。然而,造化无心,自然自有其运行的规则,云彩自行其是,不随人意而移动。诗人在忙碌地创作诗歌,需要找到合适的韵脚,此时突然听到船夫敲打冰的声响,这是大自然的奇景。 译文: 昨晚下了雪,午后阳光明媚,仿佛是大自然的无心之举。诗人忙碌着寻找合适的韵脚
诗句:韶华廿载逝如斯,杯酒兴怀今昔时。 译文:岁月如梭,二十年的时光已经过去,现在举杯畅饮,感慨万千。 关键词注释:韶华,美好的年华;廿载,二十载;逝,逝去;斯,这里;杯酒,酒杯;兴怀,兴起;今昔,现在和过去;时,时间;堂取,堂中取名;君家,你家中;丛桂,桂花丛;义,意义;编留,编辑保存;先集,最早的诗集;校官,校订诗文的官员;文字朋僚,文人雅士朋友;饮,喝酒;丹铅几席,研磨墨汁的文房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