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传霈
这首诗是薛观察的洗儿诗,表达了诗人对新生命的珍爱和期望。 首联“藕花香里报新诗,最好麟儿初洗时”,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荷花盛开,散发出阵阵清香,诗人在花丛中吟诵着新诗,迎接新生的孩子。这里的“最好”强调了新生命的重要性和珍贵。 颔联“作室有书欣读早,随园得子合名迟”,进一步描绘了家庭的氛围和对未来的期望。家中藏书丰富,孩子可以从小读书学习;而“得子”则意味着新的生命的到来
【赏析】 诗是作者与友人在冬至后一同到湖城北窑湾为儿孙殡地而写的悼念之作。诗的首句“独怜七岁儿生小”,是说作者对幼年时夭折的小儿子,一直抱有一定的惋惜之情。“竟不归从何有乡”一句,是说小儿子死后,自己就再也没有故乡了。第二句“魂魄原知无定处,形骸忍使落他方”,意思是说小儿子死后,他的魂魄也四处飘荡,不知道该去何处安息。第三句“乱坟堆里情根淡,故里人逢地下长”是说小儿子死去之后,他的坟头杂草丛生
卜居六咏 活泼源头悟到时,才成曲室复芳池。 缘他濠濮知鱼乐,不为楼台得月迟。 尺寸程将工计较,方圆样费我寻思。 著书户闭由来久,涤砚而今便自持。 注释: 活泼源头悟到时,才成曲室复芳池。 【注释】:活泼的源头在悟道的时候,才能形成如曲室和芳池这样的美好景象。 缘他濠濮知鱼乐,不为楼台得月迟。 【注释】:因为懂得了濠水之畔鱼儿的快乐,所以不会为了追求楼台之上的明月而感到犹豫和迟疑。 尺寸程将工计较
诗句释义:正月十二日由杭挈眷至湖与叔兄同居。 译文:我突然在正月十二日从杭州带着家人来到湖畔,和叔叔一起共同生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突然决定从杭州迁往湖畔并与叔叔同住的情景。诗人通过“偶住杭州十载除”表达了自己对杭州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过去十年生活的怀念;而“却难抛去是西湖”则表达了他对西湖美景的眷恋之情。最后两句“夜泊溪湾听雨声,终宵閒数短长更”展现了他在夜晚静坐溪湾聆听雨声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描写湖上观潮的七言律诗,表达了他在正月十二日从杭州挈眷至湖与叔兄同居的喜悦心情。 首句“正月十二日由杭挈眷至湖与叔兄同居”,交代了诗人携家人从杭州出发,前往湖边与叔父同住的情况。 第二句“诘朝偏值石尤风,骇浪惊涛在眼中”。描述了清晨时分,突然遭遇了一场猛烈的风暴,海浪翻滚,气势磅礴,仿佛要将一切吞噬。 第三句“无福看山峰压背,有缘邀月色当空”
诗句解析: 1. "分龙日" - 这一句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节日或庆典,“分龙”可能是指一种庆祝活动或是某种仪式。在中国文化中,“分龙”常常与农历六月的龙舟赛和端午节关联,这是一个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2. "江海空蒙烟雨天" - 描述了一幅江水、海水被雾气笼罩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宁静的感觉。"空蒙"常用来形容天空、海面等景象模糊不清。 3. "分龙时节话年年" -
【注释】 卜居六咏:即《卜居》诗六首,为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 廊前:指书斋中堂的北边。 曲室:幽深的书斋。 邃密:深远广大。 道大存:以道之大存于心中。 满壁图书供老眼:指书斋里满是各种书籍。 云根:指山石上的苔藓。 懒闻世事居当户:指闲居无事,懒得去听世间的是非事。 欲谢尘踪坐闭门:指隐居山林,远离尘世。 赢得斜阳窗外逗:指夕阳西下,晚霞映窗,景色宜人。 谁云时节近黄昏
卜居六咏 先筑茅亭地拓弓,泠然惠我有清风。 劳劳历尽关河险,面面犹吹尘垢空。 雨过偶然巢喜燕,云开争羡遇飞鸿。 前程万里知多少,都在披襟独立中。 【注释】 1. 卜居:选择居住的地方。六咏:指《诗经·小雅》中的六首诗篇。《诗经》中的《小雅》共六十四篇,其中六篇是《鹿鸣》、《四牡》、《皇矣》、《天保》、《卷阿》、《鹤鸣》,合称《王风》,后人称之为“风”。这里指《王风·六章》的内容。 2. 茅亭
正月十二日由杭挈眷至湖与叔兄同居 偶住杭州十载除,却难抛去是西湖。 泉惟名冷流能远,山得栽梅性不孤。 送我灵峰云叠锦,饶他春意雨初苏。 苕溪烟景天然画,一幅浮家泛宅图。 【注释】 1. 正月十二日:农历正月十二日。 2. 挈眷:携带妻小。 3. 湖:指西湖。 4. 叔兄:指我的哥哥。 5. 名冷:名声清高。 6. 栽梅:指在山中种植梅花。 7. 浮家泛宅:形容生活漂泊不定,没有固定的居所。 8
【注释】 又次韵二首:这是作者第二次写诗,与上首相比,有同中有异。同者是都以写景为主,异者是第二首比第一首写得更细腻,更含蓄。 瑶台: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群:众多,这里指众多的神仙。 稽首东皇:向东方的太阳神(即东皇太一)行跪拜礼表示尊敬。 风物:景物,这里指自然界的景色。 双鬓雪:形容头发白了像两鬓堆满了白雪。 尘寰:尘世,人间。万重云:层层叠叠的云雾。 粉本:绘画或书法的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