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弼
《咏史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借古讽今的作品,其中第二首以西汉政治家贾谊的遭遇为背景,表达了对朝廷用人不当的愤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首句“碧树童童荫屋庐”:描述了一片茂盛的树木覆盖着房屋,形成一片绿色阴凉之地。这里的“碧树”指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而“荫屋庐”则形象地描绘了树木浓密到可以遮蔽屋顶的程度。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 次句“分明青盖画龙车”
【注释】 出关偶题:指王昌龄在长安遇赦后被贬为龙标尉,路过扬州,写下此诗。 【解析】 此诗是作者被贬时所写,借苏秦之口抒发自己的壮志难酬之情。 “一曲长歌浙水寒”句,首句点题。浙水即浙江,流经今浙江省境。长歌,指高亢的歌声。 “绨袍空往又空还”句,言自己虽身在异乡,但内心依然怀念故里,思念家乡亲人。绨袍,指用羊毛织成的袍子,常用来比喻恩惠。 “咸阳若有山东志”一句,意思是如果朝廷能重用我
【注释】 闹里:喧哗的地方,指繁华都市。山不识真:在闹市里看山,只见到山的轮廓而已,看不到它的实质。便觉:似乎。移相就:像被移到了跟前似的。分付:委派、吩咐。欲去人:仿佛是要去的人。 【赏析】 《思归》一诗,以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为题材,抒发了游子在外漂泊,不能归家时的矛盾心情。首句“闹里看山不识真”,用一个“识”字,点出诗人虽身处闹热之地,而心中所想却是远离尘嚣的山水。颔联写诗人偶来此地
【注释】 1. 真娘:指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2. 青鸟传书:传说汉武帝曾派青鸟送信于西王母。3. 乱山衰草葬蛾眉: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之意。4. 锦囊消歇馀香在:用温庭筠《春日野行》中“锦囊收断肠,百结赠娇娆”之意。5. 狼藉:零落散乱的样子。6. 豆蔻枝:即豆蔻梢头,指春天未开的花。7. 赏析:诗写真娘墓前荒草凄然的景象,以美人已殁、芳华不再为主旨
白云随鹤乘将去,深碧桃花满故宫。 三十六簧明月夜,不知何处吸春风。 诗句释义 1. 白云随鹤乘将去:描述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天空中白云缓缓飘动,一只白鹤在云间飞翔,似乎要带我们一同前往远方。 2. 深碧桃花满故宫:描绘了故宫内外盛开的深红色桃花,给古都增添了一抹生机。 3. 三十六簧明月夜:指月亮明亮如昼,仿佛有三十六个乐器同时奏响。这里的“三十六簧”可能是指古代的弦乐器或管乐器
【注释】 抽铅:炼制丹药。点汞:炼制金丹,指道士炼丹。旧台:指旧时的炼丹炉。荒:指废弃。谁见:指谁又能看见。洪崖:传说中仙人的洞府。最深处:指仙人居住的地方。一坑泥护石中黄:用泥土保护着石中黄色的东西。 【赏析】 送人游西山,这是一首描写炼丹诗,是作者送别友人出游时所创作的。 首句“抽铅点汞”,是说炼制丹药的过程。“抽铅”就是取铅;“点汞”就是取汞,都是炼制丹药的步骤。“旧台荒”
思归 点点杨花飞满洲,只应催促送行舟。 非关向晚伤心事,自怯春寒不肯留。 注释:点点的杨花随风飘散在空中,只应该催促着送我回故乡的小船吧? 并非是因为黄昏时分令人伤感的事情,自己害怕寒冷不肯停留
咏史二首 一曲呼凰下九霄,石台春静海山遥。周秦战血纵横尽,犹卧白云吹洞箫。 注释: 这首《咏史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两首五言律诗。第一首借霍去病的历史故事来表达诗人不肯趋炎附势的精神;第二首借西汉政治家贾谊的不幸来表达他对朝廷用人不当的愤慨。这两首诗在咏史,其实是在借古讽今。 赏析: 第一首诗描绘了霍去病英勇善战的形象,他率领大军飞驰而下,直冲九霄之上,展现出一种豪迈的气魄。然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的内容整体感知一下,然后结合重点句子的理解来思考。这道题中,“连朝微雪暗消凝”,意思是说连日降下的微雪已经融化殆尽了。“始觉春风逐旋增”:才觉得那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渐渐增多了。“今早画檐偏有意,数条吹折晒残冰”:今天早上看见画檐上的柳条被风吹得偏斜着,几缕柳枝已被风折断,挂在晒架上的冰块也被吹掉了。诗人用拟人手法写柳絮飘飞
注释:锁断寒蛟亦有神,冷波寒水病残身。 谁收匙钥权相借,略放天池洗白鳞。 译文:锁断寒蛟也有神灵,冷波寒水使人感到痛苦。 谁能收走钥匙和钥匙借给我,让我在天池中洗去身上的鳞片。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游山玩水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首句“锁断寒蛟亦有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寒蛟比作有神灵的存在,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西山的壮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