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纯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他对朋友张大夫离别时的感慨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白首衰颜愧复来,当时怀抱向谁开。 登临仿佛惊前梦,游赏从容忆旧台。 旨酒欲斟怀老伴,高吟难敌想天才。 会须早逐君归去,茅屋荒田半草莱。 ``` 注释与赏析: 第一联:“白首衰颜愧复来,当时怀抱向谁开。” - 白首:指年老,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已步入晚年。 - 衰颜:衰老的容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联:僚友难逢不世贤,洛台经岁共清闲。 - 注释:这里指的是杜甫与鲜于子骏之间的友情,他们在洛阳的官署中度过了一段宁静的时光。 -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于与好友共度时光的珍惜,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政治生涯的无奈和对官场的疏离。 第二联:蒹葭岂合依良玉,培塿何能望泰山。 - 注释:蒹葭(jian jia)比喻微贱之人,良玉指高尚的人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体诗,作者不详。下面是对每一行的解析: 武夷山色倚天青,中有贤儒谢世荣。 武夷山以其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而著称,这里的“武夷”指的是中国福建省的武夷山。诗中说,这如画的山水之中,有一位贤德的文人谢世荣。 自以高名传积庆,不教黄壤掩清名。 谢世荣自视甚高,他的高洁名声足以让他在死后也能受到子孙后代的纪念。他不会因为他去世而被埋入黄土之下,被世人遗忘。 构亭傍垄同虚寝
【题解】本篇为诗人对河中府名阃堂的题咏。据《通鉴•晋纪•穆帝》载,公元365年(大兴二年),石虎遣将攻洛阳,桓温在秦州起兵讨击,收复了被石虎占领的河南、陕西等地,并收复京师,于是改秦州为秦郡,治所在秦城,即今甘肃天水市。 【注释】①阃(kuǎn):门槛,这里指边门。②谁擘(bò):谁把。③太华:华山。④填郭:环绕着城市。⑤岳呈仙掌:华山上有一座山峰形如仙掌。⑥日边:指太阳落山后。⑦河泻龙门
【注释】湍流:急流。湱湱:形容水流急速的样子。平田:平坦的田畴。竹:指种植在园林中的竹子,这里泛指各种植物。双沼:池塘,指东田上的两个池塘,一个叫“小沼”,另一个叫“大沼”。沙边:指水边的沙地。翘:翘起。丛上:指花丛中。晚:傍晚时分。乘月陪欢:趁着月光陪伴欢乐。莎间:草丛中。潜有:隐藏有。 【译文】 急流冲刷着平静的田畴,清静宽敞的园林没有酷暑。 园林里曲岸旁都种满了竹子,池塘上不栽莲叶却有莲蓬
再赴蒲津陪解梁张守安邑王宰游静林 千骑翩翩逐郡侯,条山重继昔年游。 翠深叠嶂烟岚晚,绿满长郊稼穑秋。 胜概不知行客老,征骖聊为主人留。 预思别后登临处,应见黄河入海流。 注释: 1. 千骑翩翩逐郡侯 - 形容随从的骑兵众多,像飞翔的鸟儿一样追随郡侯。 2. 条山重继昔年游 - 指重走过去常去的条山,回忆起往日的游历。 3. 翠深叠嶂烟岚晚 - 描述山峦翠绿、层层叠嶂的景致,傍晚时分烟雾缭绕。
寄上文潞公 孙阁重登愧玳簪,情同倦翼托高林。 嵩邙未敌仁基厚,河洛宁如福海深。 善教每闻当镂骨,重知难报欲沾襟。 至诚怀德逾饥渴,不比寻常势利心。 注释:寄给文潞公的诗。我再次登上了孙阁,感到惭愧,因为这里曾经是王安国的官邸,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我的心境与疲惫的鸟雀一样,只能栖息在高高的树林中。嵩山和邙山虽然壮丽但是还比不上文潞公深厚的仁爱之心,河洛之地也如同福海一般深邃
【注释】 西京:今陕西西安市。留守:指地方长官。子华:名不详。 疏顽曾是费炉锤,从昔叨蒙国士知。——我虽不贤,但曾受国家器重。 一阻门墙惊岁月,几回魂梦到嵩伊。——因遭逢变故而流离在外,每夜魂牵梦绕故乡。 神仙客佩黄金印,燕赵人斟白玉卮。——仙界贵客佩金印,燕赵之人斟美酒。 薄宦浪抛东阁去,君恩未报叹衰迟。——我为官微职薄,愧对朝廷厚恩,自感老朽无用。 【赏析】 此诗是作者被贬谪后写给朋友的
这首诗是杜甫送他的好友王伯常归郢中,表达对他的思念和祝愿。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 送伯常归郢中 穰邓相看少壮时,中间薄宦阻亲依。 幸君西洛休官早,值我东齐谢病归。 春色满城游骑纵,月光照席酒觥飞。 遥知汉上幽栖乐,饱暖全家卧翠微。 逐句翻译如下: - 穰、邓:指穰县和邓县,都是东汉时期的地名,这里借指朋友的家乡。 - 相看少壮时:指年少时,两人相识时。 - 中间薄宦阻亲依
子华相公应天院行香归洛川 春色鲜明满洛川,青芜白鸟望中闲。 注释:春天的景色鲜明地映照在洛川上,绿草茵茵,白色的鸟儿在视野中悠闲地觅食。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洛川景色,绿草茵茵,白鸟悠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千门金碧明初日,四面烟岚簇远山。 注释:成千上万的大门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明亮的太阳照耀着大地,四周的烟雾缭绕,群山如画。 注释:千门金碧明初日,形容宫殿建筑华丽辉煌,金光闪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