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应时
【注释】 我去日以远:我离开的日子已很长。 君留谁与居:你留下没有人居住吗? 难忘畴昔意:忘不了过去的意思。 故有圣贤书:所以有圣贤的书。 窗几深潇洒:窗几上清闲舒适,潇洒自在。 尘埃痛扫除:清除了尘世的烦恼和纷扰。 入官纷万事:进入官场繁杂的事太多了。 濠上有游鱼:濠上的鱼儿在自由地游弋。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友人王明叔提干的一封书信。首联写自己与友分别已久,朋友留在身边无人居住
万景楼三首用韵 阮籍少青眼,元龙思卧楼。 与君非俗士,为我望神州。 明月不可问,长江空自流。 悠悠复何道,行止一虚舟。 注释: - 阮籍(137年-210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竹林七贤”之一。他年轻时就以清高著称,常在青白眼中看待世人。 - 元龙(133-169年),名尚,东汉末年人物,与孔融、陈琳等人交好。他在楼上思考时常常卧着,形象生动。 - 与君:我与你。 - 非俗士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击破。本题要求考生逐句释义并赏析。“舟宿莫城”的翻译是:船停靠在莫城的岸边。“泽国寒初重”,翻译是:寒冷的冬日,湖泊上水雾缭绕。“孤舟一杯酒”,“翻译是:独坐一舟,举杯自饮。“烛湖疑在眼,灯火闭柴门”的翻译是:烛光映照在湖面上,仿佛在眼睛中看见它;柴门紧闭,灯火阑珊。“美睡聊相补,劳生得更论”的翻译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其主题思想,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句来理解,并注意答题的格式要求。“明月人千里,春风酒一杯”是说:明月照我远隔千里之外,春天的微风送我一杯酒,“缄诗凭驿使,持当岭头梅”,是说:写诗托付驿站使者带去,拿着它献给岭头的梅花。 【答案】 ①相遇吴陵日,如登单父台:指作者与友人分别之时
三月八日携家前往官署常熟又离别了我那小居,从此还能有几回? 宦情真的漫不经心,世路也实在漫长。 事业有如鱼千里,文章却只一杯水。 公田定难必成,准备早日归田去
冷副端招西郊赏樱桃 喜逢春光,邀友至西郊共赏樱。 喜逢春光:春天到来时,心情愉悦,想要与朋友一同外出游玩。 邀友至西郊:邀请友人一起去西郊欣赏美景。 西郊:指的是位于城西的郊外地区,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常游览的地方。 共赏樱:一起观赏樱花,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来同樱笋厨:来到用樱桃和竹笋做的厨房里,享受美食。 绿阴浓欲滴:形容树木茂密,绿叶繁茂,仿佛要滴下露水一样。 高竹静相扶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皛皛三江水 - 皛:明亮,清澈 - 三江:泛指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江河 - 翻译:明亮的江河水清澈可见。 2. 岧岧百尺楼 - 岧:高耸之意 - 百尺楼:通常指的是高度超过百尺的楼宇 - 翻译:高耸入云的百尺高楼。 3. 云山接南诏,风景冠西州 - 云山:形容山峰云雾缭绕的景象 - 南诏:历史上的一个政权,位于今天的云南省一带 - 西州:古代对今四川一带的称呼
【解析】 此诗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写人,尾联抒情。风雪交加的道中,诗人想到同舍的友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意,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友的诗来寄给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 路上听到风声吹过芦竹的声音。 江上飘着鹅毛一样的大雪,天地间一片洁白。 水干沙浅,可以看到河底,沙洲上的鸥鸟已经休息。 回首望去,只见城郭渺然在望,留眼眺望那远山青翠,心绪难平。 老来又回到了这里
【注释】山色:指远山。别怀:离愁别绪。数:屡次,多次。 【赏析】此诗是作者在道中寄给同舍人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同舍人的思念之情。首联写诗人送别同舍人时,山色和江流都似乎在向他告别。次联写诗人酒醒后,病骨更加寒冷,思念友人的心情更浓。第三联写诗人想起过去和友人的往事,感叹时间飞逝,友情难忘。尾联写诗人希望同舍人能够常常寄来佳音以安慰自己。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新滩见桃杏书事 今晨,我看到了桃花和杏花映照在江面上。 今晨,我看到了桃花和杏花映照在江面上。 注释:明客眼,即清晨的客人之眼。桃杏,即桃花与杏花。 赏析:这首诗以“春”为主题,描绘了清晨的新滩景色。通过描写桃杏、鸟声、人声等元素,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桃杏照江红 鸟儿在苍山间鸣唱,人的声音在绿色的竹林中回荡。 注释:桃杏,即桃花和杏花。苍山,指苍翠的山峦。鸟哢,即鸟儿的歌声。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