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说友
和忠父于先生西湖韵 先生摆脱世间缘,老去犹堪十万钱。 气节向来投匦意,风流今识咏梅篇。 饱闻东阁抡材久,未许西湖对客眠。 圣主如天怀谠论,只今此席为君前。 注释: 1. 和忠父于先生西湖韵:我为您作诗一首,以此表达我对您的敬仰之情。 2. 先生摆脱世间缘,老去犹堪十万钱:您摆脱了世俗的纷扰,即使已经年迈,依然能够有万贯家财。 3. 气节向来投匦意,风流今识咏梅篇:您的气节一直坚持正义
《和南伯山行韵二首》是宋代袁说友的组诗,共两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首诗: 千峰踏尽又层坡,冠染征尘不暇峨。 佳处赏心惟酒尔,愁时引睡奈诗何。 憩亭尚远日先暮,脚力已穷山更多。 白发对山聊自醉,如公自富郢中歌。 注释:千峰:形容山峰众多。又层坡:再次攀登山坡。冠染征尘:形容因旅途劳顿而满脸尘土。佳处:美景之处。赏心:愉悦心情。惟酒尔:唯有酒能让人愉快。愁时:忧愁时。引睡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神宗年间任杭州通判期间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姑苏(今苏州)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姑苏美景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首句“冲风挟雨到苏州”,描绘了诗人乘船顺流而下的情景。冲风、挟雨,暗示着诗人当时的心情可能是忧郁或感慨的。而“到苏州”则表明了诗人已经到达目的地,开始游览这座城市。 第二句“赢得樯乌半日留”,则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诗人乘船顺流而下,虽然天气不佳,但是他却能在船上待上半天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诗中所写内容和注释分析理解。“出门犹未识沧浪”,意思是:出外游玩,还没有认识沧浪亭。沧浪亭是欧阳修任知州时所建,故有“欧公”之称。“胜日能销一咏觞”,意思是:“好天气”能使人们忘却尘世烦恼,尽情地吟诗饮酒。“绿障千峦森羽戟,翠绡十顷飐池塘”,意思是:绿色的屏障,像无数利剑般插入云天;一片碧绿的水面,如一匹绿色绢帛在阳光照射下闪动。“清谈杖履穷幽径
我们来看第一句:“使星两两照前山”。这是一句描述天文现象的诗句,其中“使星”指的是星星,而“两两”则形容星星排布的密度。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天上的星星一颗颗地照耀着前方的群山,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 第二句:“笔下高吟万选钱”。这句诗中的“高吟”指的是大声朗读,而“万选钱”则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奖励,表示考生的成绩优异。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作者在朗诵诗文时,声情并茂,如同诵读万贯钱财一般。
春日怀钱塘西湖 只今春色满皇州,料得西湖已纵游。 出郭竞联城下骑,循堤同上柳边舟。 恨无两翼从渠去,曾有诸公念我不。 到底长安风物外,远方何敢诧遨头。 注释: 1. 春日怀钱塘西湖:春天的时候思念钱塘西湖的美景。 2. 只今春色满皇州:现在的春天已经布满了整个京城。 3. 料得西湖已纵游:估计现在西湖的美景已经被尽情欣赏和游玩过了。 4. 出郭竞联城下骑,循堤同上柳边舟:出了城市之后
【注释】 过:经过,游览。平山堂:扬州名胜古迹之一。邂逅:不期而遇。许深父:许仲琳,字深父,曾主漕运,故称。漕:水运,即水路运输。识旧都:指到过淮阳旧地。淮乡:淮阳,地名,在今河南固始县一带,当时是南宋行在所,故云“识旧都”。小却车尘:指因公务而使车子尘土飞扬的烦恼事,这里借喻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看:欣赏。山色有还无:山景变化无常,有的时明时暗。关山:泛指边远地区。回首:回望。何限:多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感慨。 第一句"极目俄登最上岩",描述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四周的景象。"极目"是指放眼望去,"俄登"则是很快地登上了最高的地方。"最上岩"则是指最高的山峰或岩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第二句"秋风衰草塞云闲",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画面。"秋风"指的是秋季的风,"衰草"则是指枯萎的草地
江山万里忆徐州,十月迎风度小舟。 极目不知天外景,乱云遥接水中丘。 注释: 1. 江山万里忆徐州:意指对徐州的美景无比怀念。 2. 十月迎风度小舟:在十月这个时节迎接着风,乘着小船。 译文: 我在江山万里的地方思念徐州,十月的时候迎着微风划着小船。 我极目远望却不知道天上的景象,只见到远处的云朵仿佛与水面上的丘陵相接。 我已经五十岁了,但以前还没有去过徐州,现在我终于可以实现这个心愿了。
日日登山复下山,崎岖分寸绝难攀。 已无鱼腹江湖虑,肯怯羊肠道路弯。 满目诗材供客子,一杯醽醁染衰颜。 四方弧矢男儿事,扪尽参墟莫畏艰。 注释: 日日:每天。 山行:登山行走。 崎岖:山路险恶难行。 分寸:比喻距离、程度等的极小限度。 已:已无。 无:没有。 鱼腹:指鱼肚。这里比喻困境、忧虑。 羊肠:指羊肠坂(古代著名的险关)。这里比喻弯曲狭窄的道路。 诗材:诗歌材料。 客子:旅居他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