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云岫
【注】东禅讲主,即指禅宗大师周讲。 四海六民皆走利,东禅讲主只谭禅。 四海(全国各地)的百姓都去追求利益,而东禅讲主(指禅宗大师周讲)只是谈论禅。 何年去住灵山寺,招我岩间看白𤠔。 什么时候离开住在哪座寺院,邀请我来山岩之间看白𤠔。 𤠔:一种白色羽毛制成的扇子
【注释】: 兔角峥嵘出象头——指月。“峥嵘”,形容月亮的明亮和圆滑。“象头”即象,大象。 六街齐打凤皇毬——在长安城里(六街),处处燃放焰火,犹如打中了一只凤凰。“凤皇”是凤凰的美称,这里代指焰火。 乌投黑沼云将合——乌鸦飞到黑色沼泽上空,天将要下雨,云雾将要聚合。“黑沼”指黑色的湖泊,这里代指沼泽地。 鹭宿银河月正秋——白鹭在银河里栖息,月亮正是秋天。“银汉”指银河。 赏析:
【解析】 此诗为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第一句写自己老态龙钟、鹤发鸡皮,而心中依然思念师兄;第二句写夜深人静,孤灯下,诗人常常想起师兄;第三句写何时才能与师兄共话心事;第四句写友情之深,即使百年之后也难以割舍。整首词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厚。 【答案】 译文:我已是满头白发、衰老不堪了,但是心里依然怀念着你。夜晚在青灯下辗转难眠,不知什么时候能够再和你畅谈心事?我们共同回忆往事
诗句 1. 迢迢西望越山青, 2. 水宿山行是几程。 3. 为忆象耕遗迹事, 4. 劳心虽苦未劳形。 译文 1. 我遥望着遥远的西面,越山显得格外青翠, 2. 我们在这山水间住宿,步行穿行,不知走了多少路? 3.我为了追忆象耕的往事,虽然心里劳累但身体却未曾感到疲惫。 注释 - 迢迢:形容非常遥远的样子。 - 西望:向西眺望。 - 越山青:越山的山色非常清秀。 - 水宿山行:在水上过夜
【释义】 三千美女都来学宫中化妆,她们把香风吹得满湖都是。 请问这画工到哪里去了?他如今已移来鉴湖边,带来五月的清凉。 【注释】 ①画荷花二首:作者另有《画荷花二首》。 ②三千:泛指很多。 ③占断:占据;笼罩。 ④薰风:春风和暖如薰(一种香草)风,这里代指春天的风。 ⑤试问:询问,打听。 ⑥画工:画家。 ⑦“二月”句:据《宋史·赵昌传》,赵昌字君卿,建昌军南城人。以善画著称,尤擅牡丹。 ⑧移来
秋莺 红叶如花晓日晞,隔林深处叫黄鹂。 听来浑似春风语,啼向西风不是时。 注释: 秋莺:秋天的黄莺。 红叶:指秋天的树叶。 晓日(xiǎo rì)晞(xī):早晨的阳光。 隔林深处叫黄鹂:从树林的深处传来黄莺的鸣叫声。 浑似春风语:好像春风在说话一样。 啼(tí)向西风不是时:黄莺的歌声随着西风传遍了山谷,但它不是唱歌的合适时机。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红叶如花晓日晞,隔林深处叫黄鹂”
秋夜看月 【注释】木落山空:树叶已落,山间空旷。秋最多:秋天景色最美。登楼无奈:登上高楼却无可奈何,指赏月无望。 诗偏好:诗写得好。荞麦花:即“荞花”,泛指野花。 赏析: 这是一首写秋夜的诗。首句写景,次句抒情。“老僧得句诗偏好。”是说老僧有感于秋色而写出诗句,自己特别喜爱。“夜雪涨溪荞麦花”是说自己喜欢老僧写的诗,因为那夜雪涨满河溪,漫过荞麦花,一片洁白。 全诗以“秋”为线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默写诗文内容及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平时多积累、多运用。做题时,要通晓全诗大意,抓住题干中重要信息,结合选项来判断答案。注意“禅”等字的书写。 【译文】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行尽世间还不算完满,相逢不必问路,何必计较怎样去到? 山间松树食人较少,世上金银财宝却使人梦牵魂绕。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上半首写对人生哲理的体悟,下半首写人生感悟后的归隐愿望
【注释】 王谢:指南朝的两大家族——王家、谢家。子弟多:指这两家的子弟很多。风流人物:指才华横溢的人。晋山河:指东晋时期,以淝水之战取胜而闻名天下。真本兰亭记不磨: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传世之作《兰亭序》。磨:擦,磨损。 【赏析】 首联“借意”,是说王家的子弟多,谢家的儿子多。借这两个家族来说明东晋时士族子弟之多。 颔联“天荒地老到今日”。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从天地开辟到现在,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了
【注释】 陈学录:唐代诗人陈子昂的族孙,官至太子中舍。 西台:指唐玄宗所置的东宫学士府,即翰林院。 红绡扇:用红绢做的扇子,这里指求官的文士。 【赏析】 这首诗写陈子昂对友人送他赴任的感受和祝愿。诗的前两句“官冷岂知僧又冷,殷勤话别上西台”,是说:当权者(官)不热心,而僧人却热情相送;你上了西台去当官,我送你到那里。诗人通过这两句,表明自己对官场的冷淡,也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