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法薰
注释: 皎然:唐朝诗人,字清彻,号清夜道人。 平人:指平民百姓。 石田:指白居易,字乐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诗,通过描写皎然和白居易的书法作品,表达了对这两位文人的高超艺术造诣的赞美之情。 “皎然书平定字,攻愧写二圆相,引得多少平人望云上树”,这句诗的意思是,皎然写了一个字,让平人的仰望如同看到了天空中的云彩一样高,而白居易则写了两个圆相图,让平人仰望时犹如站在云端之上
来风可辨,驷马难追。若无后语,讨甚大悲。这句诗的意境是通过比喻和反问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包括“来风”、“驷马”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画面,展现了一种无法逆转的时间流转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来风可辨:风吹来的方向可以辨识,意味着事物的发展有迹可循。 - 驷马难追:四匹马拉的车很难追上,比喻事情一旦发生就难以挽回。 - 若无后语
诗句释义: - 云居打草惊蛇 - 关键词: 云居(可能是指某个地名或地点) - 含义: 形容云居之地草木茂盛,如同打草时惊动了蛇。 - 雪峰开口见胆 - 关键词: 雪峰 - 含义: 形容雪峰的山势峻峭,如同开口露出胆量。 - 保福独上高台 - 关键词: 保福 - 含义: 形容只有一个人独自登上高山,表现出他的孤独和自信。 - 要且众眼难瞒 - 关键词: 要且(yào jù) - 含义:
觉城居士请赞师顶相 全无寸长,但据驴性。 不行深深海底,不立高高峰顶。 问佛法,今日困。 瞎衲僧眼,识毗耶病。 素与觉城无冤,何事图形画影。 注释: 觉城居士:对觉城的称呼,可能是一位修行者或者法师。 请赞师顶相:请求和尚(禅师)给觉城居士讲解关于“佛学”或“佛法”的知识。 全无寸长,但据驴性:形容自己没有长处,只是像驴一样有一头驴一样的头,这里指的是谦称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或优点。
诗句: 1. 题卐庵墨迹 - 这是一首描绘寺庙的诗,通过描绘寺庙内的景致,表达了对寺庙的赞美之情。 2. 卐庵空里采花,诸人石上种藕 - 在寺庙的空旷地方种植花朵,在石头上种植荷花。 3. 三点前三点后,动南星蹉北斗 - 描述寺庙周围环境的美景,强调寺庙的宁静和美丽。 4. 山僧口似磉盘,舜若多神失笑 - 形容和尚的嘴巴像石头一样坚硬,如果舜帝多神失去笑容,形容和尚的严肃。 译文:
【注释】:偈颂是佛教用语,即颂。偈者,韵文之词;颂者,赞颂之辞也。 偈颂:云门(僧名),一棒(一记耳光)打出,高峰(和尚名)三拜(三叩首)。 “一家不知一家”:指佛家认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而众生各自为己,不相互了解和理解。 “各自保守疆界”:指众生各自固守自己的信仰和观念,不愿意与其他人交流和分享。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佛教思想,即众生都有佛性,但各自为己,不互相了解和交流
【注释】偈颂:即佛教中的颂体诗,用韵语说理、说法。一百三十三首:指佛家《百字明》等一百三十三首颂体诗。 译文:高耸入云的山峰,内外都是空无一物。垂下钓钩四海之内,只是要捕捉凶暴的龙。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以“空”为主旨的佛教禅宗诗句。诗人通过对高山和大海的描绘,表达了出世的思想。在禅宗思想中,山象征着内心的清净,而海象征着广阔的世界。通过“内外皆空”这一主题,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注释:这首诗是一首颂扬圣人的偈颂,描述了圣人的出现和影响。 译文: 在世间有大圣人出现,他不言不语却有神奇的教化力量。他无为而治,使天下太平。每当国家遇到吉祥的事情或庆典时,他都会带来万国的欢声。他的法轮永远照耀着三千世界的大地,他的叶子长年覆盖着亿万年的春天。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圣人的伟大和神圣。诗中描绘了圣人的出现、教化力量和无为而治的能力。同时
注释:这是一首描述禅僧的诗句。 译文:禅师的真谛,难以辨认和理解。他们的眼神与手势,只能理解到一半的程度。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禅宗修行者的境界,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往往是难以捉摸的,需要深入观察和体验才能真正理解。这种境界并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而是那些真正悟道的人才能体验到的
赞黄檗和尚 破布裹真珠,古寺甘守拙。 与裴国安名,对百丈吐舌。 棒头敲出小厮儿,却向大愚言下瞥。 瞥不瞥,返遭一掌如何雪。 译文: 赞颂黄檗和尚 破布包着的珍珠,古寺里他甘于淡泊; 与裴国公结下了名望,对着百丈禅师张大嘴巴; 在棒头上敲出了一个小和尚,却在大愚禅师的言语中窥探; 是瞥是看,被一掌拍下去如何能够摆脱? 注释: 1. 破布裹真珠:形容黄檗和尚朴素无华,外表看似简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