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愚
德山疑处问岩头,若得浑家一地愁。 父又咒儿儿咒父,冤冤相报几时休。 诗句注释 1. 德山疑处:指禅宗中的一个著名公案,即德山和尚的“德山疑处”。德山和尚是临济宗的创始人之一,他在黄梅(今湖北麻城)开坛讲法,提出了很多著名的禅理。这里的“疑处”意味着一个让人疑惑的地方,可能是对禅宗教义的一种挑战或疑问。 2. 问岩头:指的是向岩头禅师请教,岩头禅师是当时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禅宗大师
《颂古五十三首》是宋代诗人释文礼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春花和秋叶的凋零,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和长生不老追求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1. 始见春花归阆苑:春天到来时,美丽的花朵在皇宫的园林中绽放,如同春天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和希望。 2. 又逢秋叶堕宫墙:秋天到来时,落叶纷飞,它们从皇宫的围墙上坠落,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3. 思量世事如翻掌:诗人思考世事变化无常
释绍昙〔宋代〕 颂古五十五首 其一 世路风波只自知,见人多是不扬眉。 呼灯隔夜书名纸,未审朱门复见谁。 注释: - 世路风波:世间的道路充满了波折和风浪。 - 只自知:只有自己清楚。 - 见人:遇到别人(多指权贵或达官贵人)。 - 不扬眉:面无喜色,不露得意的神情。 - 呼灯:这里指的是点起油灯。 - 隔夜:过了一夜。 - 书名纸:写有诗句的宣纸。 - 朱门:红色的门楼
有问自知无答处,却将柏树当门庭。 注释: - 有问自知(意有所悟):对问题或疑惑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 无答处(意有所悟):对问题或疑惑无法回答或解答 - 柏树当门庭:比喻自己闭门不出或与世隔绝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正觉的一首五言绝句,通过对“有问自知无答处”和“却将柏树当门庭”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一种独特见解和态度。首句“有问自知无答处”描绘了诗人面对疑问时内心的迷茫和困惑
注释: 1. 春暖山桃次第红:春天来了,山上的桃花陆续开放,一片红艳。 2. 翩翩蝴蝶斗芳丛: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与花朵争艳。 3. 蓦然一阵狂风至:突然之间,一阵狂风刮来。 4. 辊入花枝不见踪:狂风将蝴蝶卷入花枝,瞬间消失不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里花海蝶舞的美丽画面。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精细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春暖山桃次第红”,以“春暖”二字点明了时节背景
诗句解释: - 各将财本去经营,上国如天好趁晴。 - “各将”指每个人都要。 - “财本”指的是财产或资本。 - “去经营”即前往经营、投资。 - “上国”指国家或朝廷。 - “如天”比喻非常美好或幸运。 - “好趁晴”表示要利用好的时机或条件。 - 未出门时先算帐,如何得到凤凰城。 - “未出门时”指的是还没开始行动之前。 - “算帐”是指计算成本和收益。 - “如何”是疑问词
【注释】 1.雪老门:指杜甫。杜甫曾自称为杜“雪”“门”之子,故称其为“雪老门”。 2.天伦:指父子关系。 3.干蛊(guǒ):干,干肉;蛊,古代一种烹调方法,即用火烘干肉。 4.落草人:指贪杯误事而失足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在成都草堂时,有友人来访,作此诗以赠。 首句写杜甫的家风淳厚,子女众多,家中热闹。次句写他的家庭和睦,亲情浓厚,重于贵贱之分。第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雪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第一句: 烈焰澜翻为说时,烈焰澜翻形容火势猛烈,澜翻则形容水波翻滚。这里可能暗指某种激烈或动荡的局面。 第二句: 百千诸佛尽攒眉,百千诸佛表示众多的佛教徒或神祇,攒眉则是皱起眉头,表示忧虑或不满。这句可能是在表达某种困境或挑战让众生(包括佛陀)都感到焦虑不安。 第三句: 梵音深远难明辨,梵音指的是佛教中的声音、经文等
注释:我向来不愿涉足秦地,因为那里是战乱之地。如今洞门被深锁,春光不再,但春天的气息仍在空气中弥漫。 落花飘落只是为了随流水而去,即使有人想要追寻美好的景色,也只能在春天来临时才能见到。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不满,以及对和平的向往。他用“踪迹由来久避秦”来表达自己不愿涉足战乱之地的决心。同时,他也将春天比作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世界,尽管它被战争所破坏,但只要春天来临,一切都会恢复原貌。
在宋代释法泰的《颂古三十八首》中,第三十八首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精巧的构思而脱颖而出。该诗如下: 宾主有无俱遣外 行藏须要出常情 无栖泊处开门户 月到中宵不敢明 接下来将对该诗句进行解释,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1. 字面意义: - 宾主有无:这里“宾”和“主”指代的是主人和客人,可能指的是某种聚会或仪式中的两种角色。"有无"意味着无论哪种角色,都应当被接纳和尊重。 - 俱遣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