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愚
【注释】: 颂古一百首 其五十二:药贴。古代一种治疗疾病的膏药,通常由药物和胶布制成,贴在身体上以促进康复。明明说得亲:明明白白地说明。谆谆教诫痴儿女:反复告诫那些无知的孩子们,不要沉迷于方书(指各种草药、偏方等治病方法)而耽误了正事。莫把方书误后人:不要让这些错误的方书误人后辈。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作者通过对某些庸医的揭露,警示世人不应轻信所谓的“良方妙药”,以免贻误他人
【注释】 颂古一百首 其四十三: 贝叶持来晓者疏,自称灵验世无如。 依然还我唐人译,始有人知是梵书。 【赏析】 这首诗的译文是“贝叶经被带到早晨,人们说它很灵验,世上没有比得上它的了;后来,我才知道它是梵书”。 贝叶经又称《贝多树》、《贝叶集》,是佛教用贝多树叶制成的抄本。公元7世纪中叶,印度僧人摩揭陀国那烂陀寺高僧菩提达摩在传教过程中,从天竺带来贝叶经,后经唐代玄奘大师翻译,成为汉文佛典。
这首诗是颂古一百首中的第四十七首。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见说闽山多蛊毒,千方百计避无由】 注释:听说福建的大山中有很多蛊毒,人们想方设法想要避免,但是似乎没有方法可以彻底避免。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福建大山中蛊毒的恐惧和担忧。他想象着那些生活在大山中的人们,面对这样的危险,他们是如何努力避免,但似乎总是无法彻底摆脱这种困扰。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和敬畏。
注释:扶着过断桥,伴着明月归向村。只知道路途遥远,却没意识到又到了黄昏时分。 赏析:诗的首句写景,用“扶”和“过”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诗人在夜色中行走的画面,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第二句写景,用“伴”和“归”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在月色下回家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第三句写情感,用“只知”和“不觉”两个词语,表现了诗人对路程遥远的认识
新罗拄杖遂宁钵,衲子家风那个无。 一等看来如墨黑,谁能重与较锱铢。 释义:新罗人使用的杖是遂宁钵,禅宗僧侣都以此为家风,可见一斑。一等看来如同墨色,谁能再与比较? 注释:1. 新罗:指中国唐朝时期在朝鲜半岛南部建立的政权——新罗王国。 2. 遂宁钵:一种古代僧人使用的木制手杖,相传由唐代遂宁(今四川遂宁)一位和尚所创。 3. 衲子:指佛教僧侣。 4. 家风:指家族的传统或作风。 5. 一等
注释:蒹葭生长在寒冷的风中,秋雨降临后,芦苇摇曳,寒意逼人。我无心倚靠在门上,只想谒见诸侯,商讨国家大事。 译文:秋风凛冽,蒹葭生长在寒冷的风中,秋雨降临后,芦苇摇曳,寒意逼人。我无心倚靠在门上,只想谒见诸侯,商讨国家大事。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风冷瑟、秋雨绵绵的环境下,依然心怀国家大事,渴望与诸侯共谋国事的景象。诗人以蒹葭的生长和雨落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大事的深深忧虑和期待
注释:昨天因为经过竹林的西侧,邻家小孩隔着溪流啼哭。山上寒气逼人水色肃然一片黄落,无数归鸦在树旁栖息。 赏析:这首七绝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秋日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秋天的景象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诗人以“昨日因过竹院西”开篇,简洁地勾勒出了画面的背景。这里的“竹院西”既指诗人所处的位置,又暗示了竹院的位置。这样的布局为接下来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邻家稚子隔溪啼”一句
译文: 不设陷阱,不挥雪刃。一箭穿杨,神目不瞬。翻思昔日李将军,射虎之机犹是钝。 注释: - 颂古一百首: 古代的赞美诗歌,通常用于赞美英雄、将领等人物。 - 其四十四: 这是第44首赞美诗,诗人以李广将军为榜样,赞美他的勇敢和技艺。 - 不设陷阱,不挥雪刃: 没有设置陷阱,也不需要使用雪刃。 - 一箭穿杨,神目不瞬: 一箭就穿透了杨树的叶子,而眼睛没有丝毫的动摇。 - 翻思昔日李将军:
【注释】 颂古一百首:即《咏史》一百首,是唐人李益的作品。其内容多写历代兴亡之事,以讽刺为主。此诗为其中的一首,歌颂了唐朝初年平定王世充、窦建德的功绩。 日月无光杀气浮:太阳和月亮失去了光辉,天空中充满了杀气。 揭天鼍鼓战貔貅:用巨大的鼍鼓声和威武的军容来作战。 捷呼获下真番将:捷报传来,抓获了真正的番将。 那个儿郎不举头:哪个儿子不想抬起头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唐初平定王世充
“海运鹏抟日月忙,夜光潜透斗牛傍。非惟按剑屡生子,瞎眼波斯满大唐” 的译文为: 大海航行,鹏飞翻腾,太阳和月亮在海面上忙碌地穿梭。夜晚,星光穿透了北斗七星,照亮了夜空。这些诗句描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首句“海运鹏抟日月忙”,用比喻的手法将大海上航行的船只与腾飞的大鹏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