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愚
注释: 元藏主游方:元藏主,即元稹,他曾经游历四方。 骂詈瞿昙说脱空:瞿昙,古印度人名,这里指佛教徒;说脱空,是佛家语,意思是摆脱世俗的束缚。 年来分外恶情悰:近年来,我的心情格外不好,因为俗事纠缠,无法解脱。 吴山越水相逢着:吴山越水,泛指江南地区,这里是说与友人在吴越两地相遇。 放出蟭螟咬大虫:蟭螟,是一种昆虫;咬大虫,比喻攻击强大的对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历四方的时候写给朋友的诗
【注释】 信:诚信。 禅:禅宗,佛教宗派之一。 道:指儒家之道。 溪山:指山间清幽的景色。 惭愧:惭愧之意,这里指自省、反省。 莫学:不要学。 丛林:指佛家寺院,泛指佛门。 【赏析1】 此诗写送别信中赠言,劝其慎于交游。“诚信之言是道根”,诚者,信也,为儒家之根本。故“出门句子要区分”:出门在外,言行举止要谨记诚信。“溪山到眼知惭愧”,“溪山”指山间风景,“知惭愧”是说山间的景致使人自觉惭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表达了作者对禅宗的理解和感悟。 正禅者归庵 —— 描述的是禅宗修行者回到自己的小庵中,进行静坐修炼的场景。 方广灵踪为绝槩 —— 这里的“方广”指的是方形或者圆形的空间,而“灵踪”则是指神秘的、不可捉摸的踪迹。整个诗句意味着禅宗修行者在这个空间中寻找着那神秘不可捉摸的踪迹。 到者纷纷殊不会 —— 这句话意味着禅宗修行者对于这个空间中的神秘踪迹并不了解
【注释】 文禅人临哀北堂:文禅人在北堂上哀悼。文禅人,指唐末诗人文天祥,他因抗元而牺牲在大都狱中。“临哀北堂”是说文天祥被害后,他的家人来到北堂哀悼。 卷衣东去泪沾巾:文天祥被害后,其家眷带着衣物向东而去,途中泪水沾湿了衣襟。 兰谷风香二月春:兰谷,即兰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南13千米的兰渚山下。兰亭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别墅,后人称此地为兰亭。二月春是指农历二月,正值春季。 天地豁空舒笑眼
注释: 1. 对蒲方话萝窗底:在梧桐之下,与蒲草相对,仿佛是在萝窗之中对话。 2. 又握山藤破晓烟:又在山藤的笼罩下,迎接清晨的薄雾和烟雾。 3. 领取桐江到家句:我领受了桐江的家训,即归隐山林的意思。 4. 子规啼在月明前:子规鸟的啼叫在明亮的月光之前就开始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僧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僧人归隐山林的祝福和期待。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性
【注释】 逢:遇到。侍者:仆人。销铄(shāo):熔化,消融。精微:精细微妙的东西。青鞋:青色的鞋子。蹈破:踏穿。几重云:几层云彩。鹫峰:即鹫岭,在浙江天目山中,为佛教圣地之一,相传唐代高僧慧理曾于此讲经说法,故又名灵隐。孤顶:山峰之巅。祇:仅。秋光:秋天的景色。分:分享,共赏。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友人分别之际,写下这首赠别诗。诗人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友人离去的情景
注释:这个禅人烧的柴火,到了头也烧不完,纵使见到火烧也无法吹灭。 这些年来年去,时间在消磨,我不允许春风管带这些柴火。 赏析:这首诗通过写柴火的燃烧过程和自己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奈的态度。诗人用“干不尽”,“难吹”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柴火燃烧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无奈。最后一句“不许春风管带伊”,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抗和不屈,体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态度
【注释】 立禅人平山:诗人的好友王立禅人,隐居在平山。平山:地名,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依依远势接云根,有路何曾气急人。依依:形容树木长势繁茂,枝叶连绵不断。接云:接近云端。意谓树高入云,枝蔓相接。气急:形容人急于求得某种东西而急切。 泽广既知藏不得,异花灵草自生春。泽广:水泽或沼泽地广布。异花:指生长在别处的奇花异卉。灵草:指生长在其他地方的珍贵植物,这里指灵芝等名贵的草药。自生春
【赏析】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诗人以寄节维那自喻,表示自己虽在山林之中,但心系朝廷、不忘故土。 “几度忘言话克宾,丛林音响许谁闻。”前四句,是说自己虽身处山林,却不忘朝廷之事。“几度”是“几次”,表示次数之多。“忘言”是指忘却言语,“克宾”指克制自己的私欲,“丛林”指山林中的树木和鸟兽,“音响”指山林间的声响。这两句意思是:我几次想与山林的树木鸟儿们交谈,说说我对朝廷之事的看法
【注释】 苍玉:苍翠的竹子。宵人:夜行人,指诗人自己。邛州九节纹:邛州出产的竹杖上刻有九节纹路,这里指名贵的竹杖。老来:年老。山水兴:游览山水的兴趣。指空敲石、看飞云:用手势在空中指挥击打石头,观看飘忽的云彩。 【赏析】 酬李新恩(李德裕之妻) 竹杖远胜邛州(唐时邛州出产一种珍贵的竹杖)九节纹, 老来山水兴未阑(游赏山水之兴趣尚未衰减)。 指点空山中敲石,看飞云自舞翩翩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