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妙端
湖曲 湖光山色映柴扉,茅屋疏篱客到稀。 闲摘松花酿春酒,旋裁荷叶制秋衣。 红分夜火明书屋,绿涨晴波没钓矶。 惟有溪头双白鸟,朝朝相对亦忘机。 注释: (1)湖光山色映柴扉,茅屋疏篱客到稀:湖面的风景映照在柴门上,茅草屋旁的篱笆稀疏,客人来得很少。 (2)闲摘松花酿春酒,旋裁荷叶制秋衣:闲暇时摘取松花酿酒,然后立刻裁下荷叶制作秋季的衣服。 (3)红分夜火明书屋,绿涨晴波没钓矶
【注释】 1. 石城:即石头城,又称“金陵”,是三国时期吴国都城。 2. 六代兴亡动客思:指东晋、宋、齐、梁、陈等六个朝代,因它们的兴衰更迭而引起诗人的感伤之情。 3. 吴苑:今南京秦淮河畔一带,相传为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建。 4. 杜宇:即杜鹃鸟,传说中古蜀国的国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悲鸣不已。 5. 宋台:指三国时东吴孙权在金陵(今南京)所建的行宫。 6. 狐:指狐狸。 7. 胭脂井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考生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词语和句子作答。 (1)万里中原战血腥,宋家南渡若为情。(译文:中原大地战火硝烟弥漫,宋家南渡的江山又为何?)“万里”是虚数,形容中原地区距离遥远;“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血腥”指战争的惨烈。“宋家南渡”,宋室南迁,史称南宋。“若为情”,如果是为了什么而如此?(2)忠臣有志清沙漠,庸主无心复汴京
注释: 1. 春雨:形容雨水细密,如丝一般。 2. 湿云漠漠雨如丝:湿云弥漫,细雨如丝般飘落。 3. 花满西园蝶未知:花儿盛开在西花园,蝴蝶却还不知道。 4. 金屋晓寒莺语涩:清晨的金屋中,鸟儿的声音显得有些沙哑。 5. 画楼春晚燕归迟:春天的画楼里,燕子归来得比往常要晚一些。 6. 宫桃有恨啼红泪:宫中的桃花因为怨恨而哭泣,流出了红色的泪水。 7. 烟柳多情敛翠眉:烟雾缭绕的柳树
异乡久为客,风雨阻归程。 异乡:指远离故乡的地方,即外乡或他乡。久:很久,长时间。客:客居,寄居于他地的人。阻:受阻,阻碍。归程:回家的路程或旅程。 远岸数峰碧,孤舟一叶轻。 远岸:远处的河岸。数:多个。碧:形容颜色鲜艳如玉绿色,也可理解为清澈、明净等。孤舟一叶轻:形容小船孤单而轻便。叶:这里用来形容船的形状和大小,像叶子一样。 篷窗残烛在,烟树早鸦鸣。 篷窗:指船篷上开着的小窗户。残烛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写探梅图,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全诗语言清新,形象生动,意境优美,耐人寻味。 【答案】 译文: 我拄着竹杖踏过秋天的青苔,为的是欣赏有一枝向南开放的梅花绕着小路开。 小涧风轻歌声瘦,孤山云暮冷香来。 寻诗曾共巡檐笑,问酒还同步月回。 今日重过几惆怅,翠禽啼处独徘徊。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束发从飞将,长驱下玉关。” - 解释:这里“束发”指的是古代男子成年后束起头发表示成年,“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长驱”意为快速前进。此句描绘了一个年轻的将领,随军出征到遥远的玉门关。 - 译文:少年时期我就跟随勇敢的李将军出发,迅速穿越了遥远的玉门关。 - 注释:玉门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边关之一,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敦煌市西北,古代丝绸之路的要道。 - 赏析
【注释】 题明因尼寺:在今江西庐山。陈后主陈叔宝,字伯玉,陈亡后入佛为僧,号“明因”,故名“明因尼寺”。 六代兴亡(wàng)似掷梭:指自东晋、刘裕建立宋朝至陈朝的兴亡,就像用梭子在纬纱上织成布一样轻而易举。 空留尼寺:这座尼姑庵还残存着。 残碑:倒塌的石碑。金仙:佛教谓释迦牟尼前世为金人,称其弟子为金仙。 国破谁传玉树歌:南朝陈后主曾于宫中作《玉树后庭花》以娱宾乐,但国破之后
【注释】 1、平望:今属江苏苏州,在太湖边。 2、篷■:船篷下的小帐子。 3、鲁公:指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4、缄尺素:封上信笺,写上诗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景色和抒发离情的诗。开头两句,写舟中独坐思远,忆旧伤离;第三句写沽酒解愁;第四句写月下孤村,更添离思;最后两句写书信传情,以慰北堂之思。全诗意境幽雅清丽,含蓄蕴藉
白纻词 西风萧萧天雨霜,馆娃宫深更漏长。 银台绛腊何煌煌,笙歌劝酒催华觞。 美人起舞雪满堂,清歌宛转飞雕梁。 君王沉醉乐未央,台前月落天苍苍。 注释: - 西风萧萧天雨霜:秋风萧瑟,天气寒冷,如同霜降。 - 馆娃宫深更漏长:馆娃宫位于深深的庭院里,更漏声声,夜色漫长。 - 银台绛腊何煌煌:银色的台灯闪耀着耀眼的光芒,犹如璀璨的红蜡。 - 笙歌劝酒催华觞:笙歌悠扬,劝人饮酒,催人畅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