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壁
诗句释义: 1. 观物年来等腐馀,已甘事与众人俱。 - 注释: 观察周围的世界,就像腐烂的东西一样,已经满足了,不再追求与他人相同。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满足和内心的宁静,暗示了他不再追求名利,而是选择了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2. 园林得地须频赏,冕绂关天莫浪图。 - 注释: 在园林中享受美景需要多次欣赏,而冠冕(象征地位的帽子)和官服(象征权力的绶带)关乎天意,不要轻率追求。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句体会思想情感,并能理解诗句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本诗为杜甫的《再和雁湖十首》。诗人以“畦径生痴笔墨间”开篇,描绘了自己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痴迷;接着,诗人通过“洗心聊欲近潺潺”表达了自己想要洗净世俗尘埃、亲近自然山水的愿望;“干时辄莫谈商鞅,枉道渠宁主瘠环。”两句则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即反对奸邪之臣的进言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由五句话组成,每句话都是一个完整的意象。下面我将逐句进行解释: 1. 翠华南度几千馀,始见中原与闰俱。 “翠华”通常指的是皇帝的仪仗或者旗帜,在这里可能是指皇帝的军队或使者经过南方。"几千馀"表示时间长度,可能是一段时间或者多年的积累。"始见中原与闰俱"意味着在经过南方之后,作者才第一次看到了中原地区和闰年的情况。这里的“闰”,是农历中的一个概念,指一年中最长的一天
```markdown 《留题东屯诗四首·早日臯夔许致身》 早日皋夔许致身,最怜一饭不忘君。 注释: 皋、夔: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人,皋陶和夔龙。致身:指立志做官。一饭:指一次吃饭时对君主的感恩。 赏析: 此诗表达了李壁对贤人志士的钦佩之情。他通过描述皋与夔这两位贤人的形象,来表达他们立志做官,对君主的感激之情。诗人用“早日”和“最怜”来强调自己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对那些能够牢记恩情
``` 翠麓依然似梦中,拨云轩槛正春风。 安知松外双飞鹤,不是桃椎与吕翁。 注释: 翠绿的山麓仿佛在梦中依稀可见,推开云层的轩窗,正是春风吹拂的好时节。 哪里知道那松林之中有对飞翔的仙鹤,它们不是桃花中的仙女和吕洞宾吗?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壁的作品,通过对清虚庵皇甫真人坦之隐居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赞美。诗中通过“翠麓依然似梦中”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
诗句如下: 凌丹亭 犹忆儿时共酒杯, 今看灵骨琐苍苔。 只应解化元非死, 万一排空为我来。 注释: 凌丹亭,指一个地名或某个特定的场所。 犹忆儿时共酒杯,意指回忆小时候与朋友们一起举杯畅饮的美好时光。 今看灵骨琐苍苔,形容墓地上长满了青苔,显得荒凉而凄凉。 只应解化元非死,表示只有那些真正理解生命意义的人,才能真正超脱生死的束缚。 万一排空为我来,暗示着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
赋黄香梅绝句八首 春风一树斩新开,尽日花边转几回。 天留孤艳照青春,横目何人解识真。 蒸栗琢成渠不爱,内间栀貌几番新。 风流旧日汉黄香。 虽非有意争妍暖,岂是无心避雪霜。 春风一树斩新开,尽日花边转几回。 怪底玉颜含瘴色,谪仙曾住夜郎来。 此诗为宋李壁所作《赋黄香梅绝句八首正月二十三作时筑楼居将就》,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梅花的美丽与坚韧。诗中描绘了春天里,梅花盛开的景象
【赏析】 诗题“黄香梅”,当指黄香梅,即蜡梅。此为咏蜡梅的绝句。《全唐诗》共收有黄香梅绝句八首。此为第一首。 “赋黄香梅绝句八首”五字,点明作诗缘由与目的。“正月二十三日”,乃腊月小寒,此时正是蜡梅盛开时节,诗人以“将就”二字起调,说明此时写蜡梅已晚,只能聊以自慰了。“剪蜡霜前色太深,何如万萼占春阴。”二句是说,在腊月寒天的腊梅花下,人们总喜欢用剪刀裁剪一些蜡梅枝干插入瓶中作为观赏,而腊月小寒时
【注释】悟上人:指唐代僧人悟达法师。南囿(yuò):唐长安城北的皇家园林。石君:指白居易的朋友元稹,字微之。 【赏析】 《蜡梅数枝托悟上人持供南囿》,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绝诗,作于贞元十二年(796年)。全诗共四句,前二句写蜡梅花色娇妍,香气袭人;后二句写蜡梅花香沁人心脾,但花怕被人料理,担心被元稹“恼石君”而失去美好。 首联写蜡梅花色娇妍,香气袭人。“蜡梅数枝”
诗句原文: 作意元非谷口耕,后来更说以诗鸣。 殷勤只有香溪在,曾照先生白发茎。 译文: 我当初选择不务农耕,后来反而因为诗而出名。 唯一不变的是香溪的水,曾经照亮过先生的白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诗歌生涯的感慨与思考。诗人在开始时表示自己并没有选择传统的农耕生活,而是后来因为自己的诗歌才华而名声鹊起。这种转变让诗人感到意外和惊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逐渐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