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通观全诗,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要求,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分析该诗句是如何表达其情感和艺术手法的。 (1)“平原公子去翩翩”,意思是说平原公子高傲而洒脱,飘逸而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平原公子的潇洒风流。 (2)“独溯刚风直上天”,意思是说平原公子独自逆着刚风吹上天空,表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性格。
《桃源图》 山容惨惨将为雨,云气垂垂欲傍花。 莫问前村何处觅,垂萝盘石即吾家。 【注释】 山容惨惨:形容山的容貌凄清。 将为雨:将要下雨。 云气垂垂:像云彩一样低垂。垂垂:下垂的样子。 傍:接近、靠近。 垂萝:下垂的藤萝。 盘石:盘曲的石头。 【赏析】 首联描写山容惨惨将下雨,云气垂下要傍近花树的景象,烘托出一种凄美的气氛;颔联写诗人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家园,不必再去寻觅前村的住处
【解析】 “海月图”是题目,“忆曾夜叩潮音洞,海阔天高月正中。坐对画图如梦寐,六街尘土昼蒙蒙”是诗歌内容。 ①“海月图”是题目,“忆曾夜叩潮音洞,海阔天高月正中。坐对画图如梦寐,六街尘土昼蒙蒙。”诗的大意是:曾经夜晚在潮音洞口叩击过它,那时大海辽阔天空广阔月亮正好。面对画图如同做了一场梦,街上行人满身尘土,白日里也是朦胧的。 ②第一句的意思是:我曾在夜晚在潮音洞口叩击了它,那时大海辽阔天空广阔
簇簇春山紫翠围,弥弥烟水白鸥飞。 东被正作西湖长,一曲空惭贺监归。 这首诗是黄溍对陆山长柳州的描写与赞誉。首句“簇簇春山紫翠围”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春天里山脉的颜色和形态,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次句“弥弥烟水白鸥飞”进一步扩展了画面,描绘了湖面上雾气蒸腾、水波荡漾,白鸥自由翱翔的宁静景象。 诗中“东被正作西湖长,一曲空惭贺监归”表达了诗人对陆山长所处环境的赞赏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一定要先明确要求再分析诗歌内容。“次韵答济公”是这首诗的标题,也是全诗的中心。从诗中“幸有文殊来见问,更无天女散天花”两句可以看出,诗人与济公和尚之间的对话已经结束,而济公和尚对诗人的询问,也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因此,这应该是诗人的一篇答谢之作。所以,本题的答题方向就是:从题目看,这是一首答谢济公和尚的文章;从内容看
青城山的灰尘被笼罩在蒙蒙细雨之中,一夜之间百二山河变得空无一物。 收起了神妙笔力归于造化之笔,野外花朵与啼叫的小鸟仍然感受到春风。 注释:青城山,即青城山,位于今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宣和御画,指北宋宣和年间由宫廷画师绘制的山水画。收敛神功,意为收回自己的神妙笔力。化笔,化用笔墨。百二山河,指江山险要之地。归化笔,指回到自然中去。野花啼鸟,指山野间的花卉和鸟儿。尚春风,指仍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赏析
注释: 旧游零落如星散,坐对孤山似守株。 这句话的意思是:曾经的游玩已经变得零落如星般散乱,我独自对着孤山如同守株待兔的人一般。 听彻贞元供奉曲,羞将短发照西湖。 这句话的意思是:听着《贞元供奉曲》,感到羞愧,因为我的白发映照在西湖的水面上。 赏析: 诗人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其中“旧游零落如星散”一句
【注释】 1.东阳:古地名,今属浙江。西道中:指从浙江到江西的一条道路或从江西到浙江的一条道路。 2.柿叶(shì yè):柿子的叶子。成阴:枝叶繁茂,遮盖了阳光,形成树荫,形容树多。绿满村:树叶绿得遮不住整个村庄。 3.桐花:一种落叶乔木的花朵,俗称“白花”。覆地:覆盖地面。连云:像云一样连绵不断。 4.百年旧事: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故事或人物。无人记:指没有记载下来。 5.犹:还;仍然。前朝
注释:何逊的扬州足迹尚未显达,不是洛阳城中尘土。我的墨笔中蕴含着阳春三月的气息,其中饱含着江南的万千生机。 赏析:这首诗通过赞美南归教授的风采与才华,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意和祝福。首句“何逊扬州迹未陈”,以“扬州”为背景,暗示了何逊在扬州尚未展露才华,但并不妨碍他在其他地方发光发热。次句“染衣不是洛城尘”,进一步强调了他并非来自繁华的洛阳城,而是具有独特气质和才华的人。第三句“毫端一线阳和力”
注释: 老树无阴石有棱,乱山高下白云层。 梦中犹识江南路,惟恨舟人唤不应。 译文: 老树没有荫凉,石头上有棱角,乱山高低起伏,白云层层叠叠。 梦中依稀记得江南的路,只是遗憾船夫叫不应。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首联“老树无阴石有棱,乱山高下白云层”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老树、乱山和白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空旷的氛围。同时,这两句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次联“梦中犹识江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