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分析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同时要注意分析手法,如对比、衬托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本题要求对这首诗进行赏析。“乱后时通问,飘流尚此身”,首联直抒胸臆,写自己虽遭乱世之乱,但仍然时时关心朋友的安危;“干戈伤白发,桃李自青春”,颔联承上启下,写战乱中自己的头发被战争染白了
注释: - 野税那知笋豉香:野税是指野外的税收,而竹豉是一种以竹子为主要原料的调味品。这里的“竹豉”可能指的是一种用竹制容器腌制发酵的食品。 - 伊蒲淡泊喜初尝:伊蒲可能是某种植物的名称,淡泊表示清淡、不油腻。这里的“喜初尝”表示喜欢尝试新的口味。 - 自怜老去能忘肉:自怜表示自我怜悯,老去表示年纪大。这句话表示因为年纪大了所以能够忘记吃肉的滋味。 - 谁谓朝来已彻姜:谁谓意思是“谁说”
谢友人约居横林 远烦招隐费长吟,缓急方知故旧心。 怀土若为家直渎,避喧真欲客横林。 人材何敢追连璧,气类聊能拟断金。 卜筑要须孤绝处,落花流水恐相寻。 注释: 1. 谢友人约居横林:感谢朋友们的邀请我居住在横林。 2. 远烦招隐费长吟:远离喧嚣的隐居生活,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思考和吟诵。 3. 缓急方知故旧心:在紧急时刻才能发现老朋友的心意。 4. 怀土若为家直渎:怀念故乡就像在家门前的小河里饮水
【解析】 此诗写诗人久居他乡,思归之情。首联点明自己久客江湖,频年道途艰险,与“久客”句相呼应;颔联写战争频繁,侵扰海内;颈联以猿鹤自喻,表达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尾联写自己虽然转徙不定,但清梦常绕柴门(即茅屋),抒发了作者虽漂泊在外,但内心却始终渴望着安定的田园生活。全诗意境恬淡,情调宁静,语言朴实。 【答案】 译文:我久客江湖,频频跋涉在崎岖的道路上。战争频繁,侵扰海内,使我身心疲惫
养竹 渭川分一种,亲植隐岩东。 有实终来凤,无心自化龙。 疏阴留夜月,清韵起秋风。 待养鳌竿就,沧溟作钓翁。 注释: - 养竹:养护竹子。 - 渭川:指渭水之畔,也泛指渭水。 - 分一种:种类之一。 - 亲植:亲手种植。 - 隐岩东:在山中的隐蔽之处。 - 有实终来凤:意思是说竹子长出果实后能引来凤凰。 - 无心自化龙:意思是说竹子无需刻意去改变形态就能自然地化为龙。 - 疏阴:稀疏的树荫。
登临川城 注释:登上川城(今四川绵阳市)。 赏析:诗人于危难中,不得不离开故国(长安)到成都去任职。“时危伤去国,岁晚强登城”两句写诗人在危难之中离国远行,又逢岁末冬寒,登高而望,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过雁书难问,穷途泪欲倾。 注释:飞鸿过处难以寄信问候。 赏析:诗人此时身处异乡,无法与家乡亲人联系,内心极度孤寂和苦闷。“过雁书难问,穷途泪欲倾”两句表达了他内心的孤寂、痛苦和无奈。
【注释】 劲敌:强大的敌人。谋应:谋划对策。大:指“帝业”。春来:新春到来。势转雄:形势转为雄壮。北阙:北门,皇宫的南面。烽烟:烽火。惊:惊动。鼙鼓:战鼓。东风:春风,春天的东风。雪舞愁云外:雪花飞舞在天边愁云之外。花飞泪眼中:花朵飘落在眼前,仿佛眼泪。翠华:皇帝的车驾。行乐:游乐、游玩。戈甲:古代作战时用的刀剑。寒空:寒冷的天空。 【赏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在新年伊始,面对强敌,决心奋发图强
几年官军破郡邑,远客孤村谁脱急。 卧听邻鸡三鼓鸣,流言敌骑一宵及。 抱衾携幼强趋走,复岭重山且深入。 为闻北人畏和暖,安得如今便惊蛰。 长秋南奔苦岚瘴,翠华连巡犯卑湿。 顾我飘零岂足念,注目寒江忘久立
学诗浑似学参禅,自古圆成有几联。 春草池塘一句子,惊天动地至今传。
学诗浑似学参禅,头上安头不足传。 跳出少陵窠臼外,丈夫志气本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