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恭亨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词语言的能力。 (1)“但愿三军日月平安,神针不用”: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以“日月平安”比喻国家太平无事,人民安居乐业,希望军队能够保持这种状态。但是,“神针”在这里指的是针灸疗法,因为古代的针灸疗法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而“不用”则表明作者认为这种手段并不可靠。所以,整句诗的意思是说:希望军队能够保持和平,不要进行针灸之类的治疗。 (2)“非明百药君臣佐使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某句诗的赏析”,要求分析的内容,如“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是基础能力,考生要多加练习。解答此题时,首先理解诗句含义,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本诗的前两句“天在山中,粟陈贯朽;师行粮食,士饱马腾”是说:天在山间,谷仓里的小米已堆积成山;军队行军,士兵饱食而马儿奔跑。这一句的意思是:粮食充足
【注释】 1、副官:古代军事编制中,由正将军或大将军率领的部下,负责辅助和监督正将军的行动。 2、操:指曹操。备,指刘备。孙、吴:指孙权和周瑜等江东人物,他们也是三国鼎立时期的重要人物。 3、帐前部曲皆孙吴:在曹操帐前的部下,都是像孙氏(孙权)和吴氏(周瑜)一样的杰出人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云集于曹操帐下的景象。诗的前两句是说,天下的英雄豪杰都聚集到曹操的身边;后两句是说
【注释】 运筹帷幄(wò hú chuò wò):运筹,指在幕后出谋划策;帷幄,指营帐。比喻指挥战争或处理问题策略高明,头脑冷静。 临事:遇到事情。 孔称:孔子说。 重曰:重,指重视。 好谋:善于用计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运筹帷幄”“临事而惧”与“好谋而成”这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进行评论的。诗的前两句赞扬的是“临事而惧”和“好谋而成”,后两句则讽刺了那种“运筹帷幄之中
注释: 现在才知道我的父亲、老臣所受的痛苦了;每天讨伐他国人,教导他们。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句句对仗工整,音节铿锵。前两句为首二句,写诗人的感慨:如今才知道我父亲、老臣所受的痛苦,原来他们天天去讨伐别的国家的人民来训导他们。后两句为尾二句,诗人以“日”字领起,抒发自己对于父辈遭受苦难的愤慨之情
【注释】 襟江带湖:指长江和湖泊的美景。襟,襟抱;带,环绕。楚:指古楚国。十二:指春秋时楚国的疆域。越:指古越国。越称六千:指越国在春秋时拥有军队6000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首句写楚地风光,次句写越国兵强马壮。全诗赞扬了楚、越两国在古代的英勇和辉煌。 这首诗的大意是:胸怀着江水环抱着湖水,楚国得到了十二块土地;明白了耻辱而知道用兵打仗,越国的兵力有六千人之多
【解析】 此诗首句是“用半文当尊重半文”,意为要用一半的钱财去尊重另一半的钱财。这两句是说,对于国家来说,要重视人才,对于个人而言,要重视修养。 【答案】 ①“半文”指钱财的一半,这里比喻人才的一半;②尊重:重视,珍视;③养一士:培养一个士人;④须善:要善于;⑤全一士:使士人得到全面的培养,有成就。译文:对于国家来说,要重视人才,对于个人而言,要重视修养
注释:乃公,指唐高祖李渊,他通过打仗夺取天下。文士,指文人学士们;笔尖,指文辞锋利;剑锋,比喻文章锐利。 赏析:这首诗以“乃公”和“文士”作对比,赞扬了李渊在乱世中凭借武力取得天下的英明决策,以及那些文人学士们能够用犀利的文笔去揭露社会现实、抨击时弊的才能。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历史变革和文人才情的双重赞美
【注释】: 军械处联(对联) 1. 楚国(国家名):指春秋时楚国。 2. 无以为宝: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值得珍惜的。 3. 利器:精良的武器。 4. 不可示人:不能展示给人看。 5. 赏析:这是一首反映古代军事思想的诗。上句“楚国无以为宝”,意思是说,一个国家如果拥有精良的武器装备,却不知道如何运用,反而会成为累赘。下句“利器不可示人”,意思是说,即使有精良的武器装备,也应该谨慎使用
金邪铁邪炉而冶,我撰泛滥良枝辞。 此事九流有出入,巨海今盛一军持。 所涉者浅辕局促,欧又抵巘姬孔衰。 自由言论与出版,道丧不丧文在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