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恭亨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即可.本题是一首咏史抒怀的七言绝句,作者通过对比过去和未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状况,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1) “一蟹一蟹良已不如”意思是说过去的事情就像螃蟹一样,已经不如从前了
【注释】 辛亥:指辛亥年。即1911年,辛亥革命年。 川路风潮联:作者在辛亥革命前写的一副对联。 为之范乃驰驱方以类;其必死于道路怀无亲。 为:作。范:典范。乃:那。驰驱:奔走。 方:才。以:而。类:类人。 之:代词,指辛亥的志士们。 其:代词,指作者自己。必:必然。 死于道路:死于国难。怀:怀念。无:没有。 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民国初年所作,当时作者正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诗句释义 1 庚申年春联:这是一副对联,通常用于春节等庆祝场合,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2. 余年过年:指的是作者在这一年中的余生中过年。 3. 行年四岁:意味着作者已经度过了四个年头,即四十个春秋。 4. 作客爱客:这里的“作客”指的是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他乡,而“爱客”则是指欢迎客人,两者都体现了对客的尊敬和喜爱。 5. 佳客满堂:意指家中有众多好客,使得宾客络绎不绝。 译文及注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背诵、把握诗歌内容及主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识记、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然后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仔细辨识选项中的信息,并做出判断和推断。本题中“民国纪元”指的是辛亥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也就是1912年;“‘共和郅治’,咸五登三”,意思是“共和国国泰民安,人人升官得势”,这是对当时政治状况的描述
司法署春联 共和自由万岁,新年万岁; 满蒙回藏一家,中国一家。 注释: 1. 共和自由万岁:这句话表达了对共和国和自由的崇高敬意。"共和自由"指的是民主国家的一种政治理想,强调人民有权利参与政府决策,并且享有言论、信仰等基本自由的保障。"万岁"是对这种理想的赞美和祝愿。 2. 新年万岁:这句话是对新的一年的祝福,"新年"通常指的是农历新年,也就是春节,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喜庆的日子。在这里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主题思想与作者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相关内容,并结合平时积累的相关知识进行推测。“立宪九年,九年除旧污浊;大清万岁,万岁开新纪元”是全诗的最后一句,意思是说:经过九年的宪政改革,国家摆脱了旧有的政治弊端和黑暗势力的统治,迎来了新的世纪,即大清朝国运昌盛,国家政治清明、社会进步的时代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首先要读懂内容,把握形象;然后分析艺术手法,体会意境特点,最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鉴赏。 “书”是书信,“记室”为书记的别称,是古代负责记录文书的官。“联”,即“联句”。《文选》李善注引《古今乐录》:“《笔阵图》曰:‘工书者多骨瘦。’”可见,“露布”指用笔书写的文书。“戎轩”指战车,这里指军队的军车
注释:小怜是女子的自称,玉体横陈夜,指女子在夜晚中横陈身体。天宝末年时世妆,指唐代天宝年间流行的一种妆容,也称为“明皇妆”。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位女子深夜独自在房中的场景。她身穿华丽的衣裳,宛如天宝年间的盛装,显得格外娇媚。然而,这位女子却沉浸在深深的孤独之中,仿佛在等待着某个人的到来。她的美貌和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感叹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注释】 西辕门:指唐朝时设置在长安城北的西市门。西市是长安城内最大的市场,也是商业、手工业和贸易的中心。唐代的京城长安,东西长九十七里,南北宽一百零五里,周围有十六个城门。西市位于长安城的西北隅,与东市(洛阳)相毗邻。 联:这是一副对联,上下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形式严谨。 奸:奸佞;邪恶的小人。 诘:责问;斥责。 暴:残暴;凶恶的人。 保:保护。 息:使……平息;停止。民:民众;百姓。 赏析
日日:每天,天天。 讲武:习武、练兵。 人人:每个人都。 胜兵:擅长作战的人。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天都练习武艺,每个人都能成为擅长作战的人。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军事训练的重视和对士兵的期许。"日日"强调了持续不断地练习的重要性,"人人"则表明了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其中,不仅仅是精英。"胜兵"是对士兵们的赞美和期待,希望他们都能成为优秀的战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