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恭亨
注释:题写某君在江河里乘坐船只的船联。巨川作舟楫,指江河大河。前途慎风波,指旅途中要谨慎对待风浪,比喻前途有风险。 赏析:此诗是诗人对朋友远行乘舟的祝福。首句“巨川作舟楫”,形容江河大河,暗喻人生旅途。第二句“前途慎风波”,点明远行的目的和意义,即要小心应对旅途中的风险与困难,寓意着人生的艰辛与考验。全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祝福和殷切期望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两联,每句7个字。 第一联:庚戌年春,人老一年; 注释:庚戌年是农历年份,“庚戌”即指该年的干支,庚为天干之一,戌为地支之一,合称“干支”。庚戌年即庚辰年,属龙年。“人老一年”,指人又老了一岁,这里指人的寿命在一年又一年地延长。 第二联:当今万岁,大清万岁; 注释:当今指皇帝或现在的国家政权。“万岁”是对皇帝和国家的最高颂扬,意为万寿无疆,永远安康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道题目要求考生在理解全诗意境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挽袁世凯联”是一首挽联。上联写袁世凯的发家史,下联写袁世凯的败亡史,上下联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前者是他发家史的总结,后者是他的败亡史的开端;上联写他为国操劳,为民请命,下联写他误国害民,丧权辱国;上联说他不辞辛劳为国家操劳,为民请命,下联说他误国害民,丧权辱国
注释如下: - 盂兰会:指佛教的盂兰盆节。 - 道场:佛教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 - 联:这里指的是对联,一种文字艺术形式。 - 陈:死去。 - 仗:依靠,依赖。 - 如来佛:指释迦牟尼,即佛祖或释迦牟尼佛。 - 慈悲:佛家用语,指对人世的苦难表示怜悯和同情。 赏析: 这是一副表达对死亡和苦难的超脱和怜悯之情的对联。上联“脱一切陈死人苦难”表达了一种对已故之人的怀念和对他们所经历的苦难表示的遗忘
注释:人们常说有天堂,我现在要赶快去; 如果我不去地狱,那我以后就会后悔。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选择和命运的深刻思考。"人言有天堂,今速起起",这里的"天堂"是指人们心中的理想境界或美好的愿望,"今速起起"则表达了作者要抓住机会、及时行动的决心。"我不入地狱,后真茫茫",这句话则是作者的一种警示或提醒,告诫人们不要贪图享乐、沉迷于物质享受,否则将会付出沉重代价,甚至陷入无尽的困境
【注释】 戏台:指戏院、剧院。联:对仗工整的诗句;也称楹联,多嵌在门上或柱子上。 【赏析】 这首七绝,是一首咏戏剧表演的诗。诗人以戏子为对象,用白描手法刻画了他们的形象,表现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全诗四句八言,内容凝练,语言精粹。 前两句:“看戏的都忘此为唱戏;上台来须要想到下台”,说的是台上演戏与台下观剧的不同。“看”字,写出了观众们聚精会神地观看演出的情形。“都”字,说明观众很多
【注】戏台联:指戏剧演出场所的对联。 先要戏曲改良,换羽移宫,此全视场中诸角色; 社会改良,先要戏剧改良,换代移宫,这要看舞台上各种角色的表现。 河山依旧,亦兼风云依旧,撞钟伐鼓,在一新台下人观听。 国家山河依旧,也兼顾着风云变幻,敲响警钟击打战鼓,这是在一座全新的舞台上让民众去观看和聆听。 赏析: 这首诗是戏剧界人士为提倡戏剧革新而作。它指出了戏剧改革与国家政治改革的关系
不诚反身,格杀勿论; 致孝于鬼,胥匡以生。 译文: 如果不诚实就自我反省,格杀勿论; 将孝道施于鬼神,就可以得到拯救。 注释: 1. 不诚反身:如果不诚实就自我反省。不诚指的是没有真诚之心,反身是指反省自己。 2. 格杀勿论:格杀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意思是格杀不论罪,即杀死也不判罪。 3. 致孝于鬼:将孝道施加给鬼神,表示对鬼神的孝敬。 4. 胥匡以生:帮助别人以求得生存
诗句释义: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解释:道行高深的人与邪恶势力相比,邪恶势力却越来越高。 苦尽众人,度尽众生 解释:通过修行和努力,可以消除人们的苦难,使众生得到解脱。 译文: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苦尽众人,度尽众生。 注释: 盂兰 —— 佛教节日,也称为“鬼节”,用于纪念释迦牟尼佛的弟子目连救母的故事。 道场 —— 佛教场所,进行讲经说法、修行等活动的地方。 联 —— 对联
释义: 金口(舆论)熔化了金子, 六州(指北方各地)聚铁造起了端。 译文: 金口(舆论)熔化了金子, 六州(指北方各地)聚铁造起了端。 赏析: 作者题写《川路风潮联》,其意在于揭露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众口铄金”是指舆论可以融化金属,比喻舆论的威力之大;而“六州聚铁造端”则是指六州(指北方各地)聚集了铁匠,开始铸造兵器,暗含着对清王朝统治的不满。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