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允端
四体美人四首正面 若个亭台绿水边,粉墙低处出婵娟。 分明识得东风面,不见罗裙血色鲜。 译文: 在这绿色的亭台边上,有一座粉红色的墙壁,从那里走出了美丽的女子。她的脸上仿佛能识别出春风的面貌,但她的裙摆上却没有鲜艳的血色。 注释: 1. 若个亭台绿水边: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亭台坐落在绿水之旁”。亭台通常是指古代建筑中用于休息或观赏风景的建筑物,这里用来形容女子所在的环境优美。 2.
【注释】 元戎:将军。乌桓:古国名,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一带。惠:施恩,怜。 【赏析】 是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诗人扈驾北征时所骑之马。此马曾随从玄宗出塞,立下赫赫战功,所以诗中说它“曾共元戎出塞垣”。然而,这匹功勋卓著的骏马,却已衰老无力了。“如今老去谁终惠?”一个“谁”字,饱含无限辛酸!诗人不禁悲从中来,慨叹自己年华已逝,报效国家的机会已经失去了
梧桐叶上秋先到,索索萧萧向树鸣。 译文:梧桐树叶在秋天到来之前就已经开始飘落,发出瑟瑟的响声向四周飘散。 注释:梧桐叶(梧桐树叶):梧桐树的叶子;秋先到:秋字用“先”表示提前到来的意思,指树叶在秋天来临之前就开始脱落。索索(suo):象声词,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 为报西风莫吹却,夜深留取听秋声。 译文:我请求你不要将秋风带走,等到夜晚的时候再让我聆听秋天的声音。 注释:为报:请求、请托的意思
【译文】 美人的半面红妆,似可人怜,她头上斜插着凤环和宝钗,新艳动人。 倘若美人端正如婵娟般的容颜,那将东家、西家的女子都要黯然失色,成为她的陪衬。 【注释】 四体:指女子身材。美人:指美女。四首:即四首诗。正面:指正面向人。凤环:妇女头上的一种装饰物。宝钗:妇女头上的一种发饰。婵娟: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后尘:比喻后来者,不及先前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注释】 1.秋窗:秋天的窗户。 2.书怀:在诗中抒发自己的情怀。 3.诗骨:指诗人高尚的品格。 4.肥:肥胖,此处指生活富足。 5.衰病弗胜衣:衰病缠身,衣服穿不下。 6.罗裳系:用罗制的衣裳束腰。 7.比:比拟,比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瘦诗。首句写自己骨相清瘦,不沾世俗之气;二句写自己年衰体弱,连衣服都穿不下;三句写自己早晨试把罗制衣裳系在身上,与今春相比,又瘦了半围
【注释】 梅:梅花。 岁寒冰雪里:冬天,冰雪覆盖的时节。 独见一枝来:只有这枝梅花独自开放。 不比凡桃李:不像平常的桃树和李树。 春风无数开: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借梅之傲霜斗雪、凌寒独放的特点,比喻人不畏强权,不卑不屈,保持高洁的品质。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新高雅,富有哲理。 “岁寒冰雪”,是说冬日严寒;“独见一枝”,则是说在这冰天雪地中唯有梅花独自开放
念旧 忆昔娉婷十五余,匀红傅白斗西施。如今老大慵妆洗,正是梨花过雨时。 注释: 念旧(忆昔娉婷十五余):回忆起过去年轻貌美的自己。 忆昔:回忆过去。娉婷:形容女子姿态美好,举止端庄。十五余:指十五岁左右。匀红傅白:涂抹胭脂。斗西施:与历史上著名的美女西施相比。 如今:现在。老大:年纪大了。慵妆:懒得打扮。洗:洗脸。正是梨花过雨时:正值梨花盛开的季节,又赶上下雨。梨花:白色的梨花花絮。 赏析:
注释: 兰:兰花,这里指的是一种花。 并石疏花瘦,临风细叶长:花朵并排生长在石头旁边,显得稀疏而瘦小;随风轻轻摇曳的嫩叶细细长长的,像女子柔美的姿态。 灵均: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字灵均。遗佩:指屈原的遗物。遗佩满沅湘:指屈原的遗物遍布于沅江、湘水之间。沅湘:沅水和湘水,都是中国长江的主要支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兰花的描绘,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首句“兰”字起兴
【注释】 1. 高氏姊——诗人的姐姐 2. 惠素罗——一种白色丝织品。 3. 阿兄相赠见深情——阿兄(即诗人的哥哥)送我一件白色的丝巾,可见他对我的情意。 4. 明朝急为裁春服——第二天我要赶快去裁剪春天的衣服。 5. 相约麻姑礼上清——和我的哥哥相约一起到麻姑山拜谒仙女。麻姑山在湖北省麻城,山上有一座麻姑祠,相传是仙女麻姑修炼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收到兄长赠送的雪色香罗
吐绶鸟 庭院春阴护薄寒,山禽飞下玉阑干。 胸中锦绣无人识,闲向东风自吐看。 注释: 吐绶鸟:一种传说中的鸟类,据说它的嘴里能吐出彩色的丝线。 庭院春阴护薄寒:庭院里的春天的阳光虽然微弱,但仍能带来一些温度。 山禽飞下玉阑干:山上的鸟儿从高处飞下来,落在了栏杆上。 胸中锦绣无人识:自己的心中充满了才华和智慧,却无法被人理解和赏识。 闲向东风自吐看:悠闲地欣赏着春风拂过的景象。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