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玘
【注释】 八月十五日夜大雨:指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风伯遭谗不自停:风神被谗言诬陷,无法停下。 鞭龙倒海势如倾:形容风雨的威力之大。 胸中洗尽三年渴:形容雨水洗净了干旱之苦。 □□□□□□□:指农事繁忙,丰收在望的场景。 千仓嘉谷入新耕:粮食储备充足,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 野人亦有充饥幸:指农家也有丰收的喜悦,因为雨水充沛,庄稼得以生长。 相见春绵满眼明:形容春天的景色美好,让人心情愉悦。
十年萧散愈身轻,弄笔翻书亦称情。 当案忽闻缘壁堕,隔池遥见啄苔行。 静疑多事非求福,老觉无心胜摄生。 自爱吾庐人不到,何须谷口问归耕。 注释:十年时间使我身心轻松,拿起笔来翻看书籍也非常惬意。突然间听到墙上有东西掉落的声音,隔着池塘远远地看到有什么东西在啄食苔藓。我怀疑这里的事情很多并非为了求得福报,而我只是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是值得去追求长寿的。我非常珍惜我的家园,没有人能够进入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在送别朋友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友情的深深感慨。 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文史当年共讲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年我们在一起谈论文史,一起探讨学问(文史指文章和历史),互相磨炼和提高。 2. "扁舟此地复经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现在我又乘坐扁舟在这里经过,这里的景色让我想起了过去的日子。 3. "流年屈指梦相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奈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以及情感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即可。《宿慈氏遥碧斋有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六句写诗人在高僧的邀请下,暂留宿寺,与僧人话别,感慨人生短暂;后两句写诗人欲作招魂吊祭之词,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哀悼之情。 (1) 首联“高僧邀我暂淹留,细话朱轓此屡游”:诗人被高僧挽留
葛巾茅屋自为娱,门掩槐阴长夏初。 聒聒难休鸠唤妇,飞飞不定燕将雏。 绕池曳策携双鹤,架水浇花课小奴。 麦饭满瓯葵数箸,丁宁车马肯来无。 注释: 葛巾和茅屋自己就是乐趣,大门紧闭,槐树的阴凉笼罩着夏天刚刚来临的时节。 嘈杂的麻雀不停地叫着唤着,好像在呼唤妻子出来;燕子飞翔不定,仿佛正在忙着孵化小鸟。 在池塘边牵着两只鹤散步,架设水流灌溉花朵让仆人帮忙照看,喂给小鸽子麦饭,数着筷子
【注释】幽兰一曲:指幽兰的香气。思无涯:思念之情无边无际。炊熟黄粱:指黄梁饭,是古代传说中吃了它会变成仙的食品。日已斜:太阳已经落山。闭户终年:关上门,终年不出门。心似水:心情平静如水的心境。读书万卷:读了很多书。眼生花:形容看书看得眼花缭乱。汗流不舍:不停地用汗液刻字,形容勤奋刻苦。浯溪刻:即“浯溪石刻”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的作品集。北苑芽:《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北苑茶芽三十二饼
【注释】 本无机械亦非愚:没有像机械一样的东西;也不是无知。 自信沈冥与世疏:相信自己能超然物外,与世隔绝。 一段画图冬卧雪:指冬天在雪中打坐。 平生乐事日翻书:平生的乐事是读书。 田园暇(xiá)日供馀税:田园闲暇的时候,可以种一些粮食。 风雨何堪卷敝庐:风雨交加的时候,难以收拾旧房。 笑杀贵人门下客:笑死了贵家子弟的门客们。 不逢此老曳长裾(jū)
过盱眙宿慈氏寺 行役经旬不自聊,强将登览寄春醪。 淮吞汴水长增急,城睍南峰不让高。 贾客正来喧万井,夕阳初下舣千艘。 明朝更作留连计,醉卧西窗听夜涛。 注释: 过盱眙宿慈氏寺:经过盱眙住宿慈氏寺。 行役经旬不自聊:长时间在外旅行而感到无聊和疲倦。 强将登览寄春醪:勉强地登上高处观赏风景,以春酒解忧。 淮吞汴水长增急,城睍南峰不让高:大运河(淮河)吞吐汴河水量增多,使得水位迅速上升
登平山堂 断槛欹檐风雨频,不逢心赏为重新。 依稀叠嶂宛如画,憔悴垂杨今复春。 一阕高歌长在耳,后来佳客复何人。 悠然未尽云烟思,不见扬州十里尘。 译文: 登上平山堂, 断垣斜檐风雨交加, 不曾遇到赏识的人,便觉得景色依旧。 依稀的山峦如同一幅画, 憔悴的柳树又到了春天。 曾经听过的高歌声还在耳边回响, 如今又是谁能欣赏这美景? 思绪悠远,仿佛未尽的云烟, 但那扬州十里长的尘土已不见踪影。
惭愧儒冠误此身,涂穷何假问通津。 门前罗雀正吾事,墙角负暄非世人。 自喜小槽长有酒,独惊华发不便春。 知君泽畔成新筑,拟荷锄犁去卜邻。 【注释】: 1. 惭愧:感到惭愧。2. 儒冠:儒者之冠,即读书人戴的帽子。3. 涂穷:仕途不通达,比喻没有出路。4. 通津:交通要道。5. 罗雀:指屋檐下麻雀等小鸟栖息。6. 负暄:指冬日晒太阳。7. 小槽:酒壶。8. 自惊:自己感到惊讶。9. 泽畔:泽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