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允孚
滦京杂咏一百首 别却郎君可奈何,教坊有令趣兴和。 当时不信邮亭怨,始觉邮亭怨转多。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别却郎君可奈何:表达了诗人在分别时的情感纠结,无可奈何地告别了心爱的人。 2. 教坊有令趣兴和:意味着教坊中的音乐命令引发了诗人的兴趣和情感变化。 3. 当时不信邮亭怨:暗示诗人之前并不相信离别会带来哀怨之情,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4. 始觉邮亭怨转多:表明随着时间的流逝
注释: 出塞的书生骑着瘦马,野云飘动着仿佛也在相随。冻得耳朵鼻子都生了雪,酒劲却足够驱散寒冷,勉强支撑身体。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出塞边关生活艰苦的诗作。诗中通过“瘦马”、“野云”等意象,展现了边关战士的生活状态和自然环境。其中,“冻生耳鼻雪堪理”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边关将士们在严寒天气下,仍然坚守岗位,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风貌。同时,“冷入肝肠酒强支”一句,则通过饮酒来驱散寒冷
《滦京杂咏一百首》是元代杨允孚的诗集,收录了他对元代都城滦京(今北京)以及周边地区的描绘和感悟。以下是对《滦京杂咏一百首》中的诗句“一曲琵琶可奈何,昭君青冢恨消磨”进行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及赏析: 1. 诗词原文: 一曲琵琶可奈何,昭君青冢恨消磨。 可怜西地黄云起,不似连天芳草多。 2. 逐句解释: - “一曲琵琶可奈何”,表达了作者面对历史沧桑,无法用音乐来消除悲伤的情感。 -
诗句:东风亦肯到天涯,燕子飞来相国家。 译文:春风也愿意吹到天边,燕子飞来与国家相伴。 赏析: 1. 诗歌原文解析: - “东风亦肯到天涯”:这句诗表达了春天的气息随风飘至远方的景象。东风象征着温暖和生命力,它不仅仅在诗人所在的北京地区吹拂,而是跨越了地域,将春天的暖意带到遥远的天涯。这里的“天涯”并非字面上的地理距离,而是比喻一种情感的延伸或心灵的向往。 - “燕子飞来相国家”
【注释】 《滦京杂咏》共一百首,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所作。这是其中的一首。“滦”指河北省滦河,在今北京市西南。这首诗描绘了雪后月下,诗人与友人饮酒作诗的情境。 【赏析】 前两句写景:雪深时,连屋檐都和月光一样白了。谁把新做的诗题到客店里去呢?后三句写情:字写好了,笔力如钢;不如载上酒,到画楼上去喝酒作诗。此诗表达了作者对雪夜作诗的向往之情
霜寒塞月青山瘦 草实平坡黄鼠肥 欲问前朝开宴处 白头宫使往还稀 注释: - 霜寒塞月青山瘦:描绘了北方寒冷的夜晚,月光下,青山显得更加孤寂和凄凉。 - 草实平坡黄鼠肥:描述了草原上,成熟的庄稼和肥壮的黄鼠,反映出自然生命的繁荣景象。 - 欲问前朝开宴处: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历史的怀念,希望了解那些曾经的繁华与宴乐之地。 - 白头宫使往还稀:描绘了宫廷中年老的使者来往稀少的情况
【注释】: 1. 滦京杂咏一百首:指明代文人张岱在游历北方时所作的一组诗。滦京,今河北滦县。杂咏,即组诗或组诗。 2. 不须:不必。 3. 白粲:古代炊具,以白土涂泥烧制而成。 4. 乳酪羊酥:指北地的乳制品,如乳脂和奶酪等。 5. 塞北:指北方边疆地区,这里泛指北方。 6. 银瓮:用银制成的酒缸。 7. 佳人:美人。 8. 椎髻: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型,将头发梳成一个椎形,然后盘起于头顶。 9.
诗句:时雨初肥芍药苗,脆甘味压酒肠消。 译文:春天的雨水滋润了肥沃的土地,使芍药花苗茁壮成长,它的清脆甜美口感能令人陶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芍药花的描述,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芍药花苗生长的情景,让人仿佛置身于春日暖阳之下,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诗人还将芍药花与酒进行对比,形象地表达了其独特的口感,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此外,诗中还蕴含着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白白毡房撒万星,名王酣宴惜娉婷。 李陵台北连天草,直到开平县里青。 注释:滦京地区辽阔的草原上点缀着无数的毡房,这些毡房里居住着尊贵的名王们。他们在宴会中尽情欢饮,珍惜彼此的容颜与风姿。李陵山脚下的草原绵延不断,直到开平县的地方都覆盖着郁郁葱葱的青草。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滦京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首句“白白毡房撒万星”形象地描绘了毡房在广阔草原上的分布,星星点点,如同夜空中的繁星
【注释】 玉宇:指皇宫。桂:桂花,此处泛指秋天的景色。舍郎:官宦子弟。尝瓜:吃瓜果,这里指饮酒。 【赏析】 此诗首句写景,以景衬情;次句点明主题,说明秋色胜于江南;第三句写人们离开后,只剩下“舍郎”与妓女共饮;末句表明他们饮酒作乐。全诗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却能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复杂的感情变化,是宋初七言律诗中别具一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