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琵琶可奈何,昭君青冢恨消磨。
可怜西地黄云起,不似连天芳草多。

《滦京杂咏一百首》是元代杨允孚的诗集,收录了他对元代都城滦京(今北京)以及周边地区的描绘和感悟。以下是对《滦京杂咏一百首》中的诗句“一曲琵琶可奈何,昭君青冢恨消磨”进行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及赏析:

  1. 诗词原文
    一曲琵琶可奈何,昭君青冢恨消磨。
    可怜西地黄云起,不似连天芳草多。

  2. 逐句解释

  • “一曲琵琶可奈何”,表达了作者面对历史沧桑,无法用音乐来消除悲伤的情感。
  • “昭君青冢恨消磨”,指的是王昭君的墓地在历史上的变迁,昭君的遗憾与哀愁也随之消散。
  • “可怜西地黄云起”,描述了西地(可能指北方边疆或草原地区)上空黄色云彩升起的景象。
  • “不似连天芳草多”,通过比较昭君墓周围连天的芳草与其他景象,突显出昭君墓的独特之美。
  1. 翻译
  • 这两句诗的大意是描述王昭君的墓地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被遗忘,但她那无尽的思念与遗憾却如同那片土地上的黄云一样,永远留存。
  1. 关键词注释
  • 昭君:王昭君,汉朝时期的著名美女,因其美貌和智慧而闻名于世,后因政治原因远嫁匈奴,成为汉匈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
  • 青冢:昭君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郊,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的一座汉代墓葬之一,墓顶有青草覆盖,故称“青冢”。
  • 黄云:这里指天空中的云彩,通常与天气变化有关,也常用来形容某种凄凉的氛围。
  • 芳草:通常指生长在田野或路边的草,这里用以形容草原的广阔,也暗示了自然的生命力。
  1.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昭君墓地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英雄女性王昭君的敬仰之情。诗句中的“黄云”和“芳草”不仅描绘了具体的自然景物,也隐喻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 诗人通过对比昭君墓周围的环境和其所代表的历史意义,表达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昭君的遗憾与哀愁似乎随着时间而消解,但这片土地和她的故事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反映了一个古代女性的命运与牺牲,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历史、文化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通过对《滦京杂咏一百首》中“一曲琵琶可奈何”与“昭君青冢恨消磨”的解析,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杨允孚对王昭君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也领略到他对于那个时代和文化的深刻洞察。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也是对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一次深情致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