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虬
【注释】 1.比红儿:指与女子比美。 2.悠悠:悠长,漫长。 3.争能:争斗,较量。 4.命向红儿去:命运注定嫁给红儿(即红儿)。 5.裂缯:指丧偶之痛。 译文 : 人生在世,一切都那么漫长,不值得称颂,我不愿再去做那些无谓的争斗和竞争。 自从我的命运注定嫁给她,我就不愿意再去关心那些琐事了。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婚姻生活的感慨之作。他厌倦于世俗生活,认为一切皆如过眼烟云,因此不愿再做无谓的竞争
诗句:树袅西风日半沉,地无人迹转伤心。 注释:在西风吹拂下,树木轻轻摇曳,阳光斜照,大地空寂无人的景色让人心生哀愁。 赏析:此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渲染了一幅秋日黄昏下的萧瑟画面。首句“树袅西风日半沉”,通过描述树叶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夕阳缓缓落下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第二句“地无人迹转伤心”,则转入人的感受,表达了诗人看到如此空旷场景时,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伤
诗一:《比红儿诗》 杜红儿,貌美艳,才艺高。 花落尘中玉堕泥,香魂应上窈娘堤。 欲知此恨无穷处,长倩城乌夜夜啼。 诗二:《比红儿诗》 月映红儿影,星随彩袖移。 何须金屋藏,自有凤求栖。 诗三:《比红儿诗》 翠袖凭阑久,金杯落枕迟。 空余梦里影,香断古琴悲。 诗四:《比红儿诗》 花间笑靥春风暖,帘外轻歌夜月寒。 红颜易老天难老,犹忆当年舞翠鸾。 诗五:《比红儿诗》
《比红儿诗》是唐代诗人罗虬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越山重叠和越溪斜流的自然景观,以及西子(即美女西施)的传说,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红儿的怀念和对红儿美貌的赞赏。全诗如下: 1. 越山重叠越溪斜,西子休怜解浣纱。 - 注释:越山高耸,重叠的山脉延伸;越溪蜿蜒,水流斜斜地流淌。西子(即西施)曾经被世人所怜爱,但现在她不再被人们所宠爱了,因为她已经解开了象征着美丽的“浣纱”之态。 - 赏析
注释: 芳姿不合并常人,云在遥天玉在尘。 比喻自己的才华与一般人不同,就像云在天高远而在尘埃之上,比喻自己的才智出众。 因事爱思荀奉倩,一生闲坐枉伤神。 因为荀奉倩(荀粲)有才情,而自己却只能空坐无聊,感叹自己生不逢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作者通过对比自己的才华与荀奉倩的才情,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 诗人以“芳姿不合并常人”开始,用比喻的手法,将自身的才华与常人相比
{"金缕浓薰百和香,脸红眉黛入时妆"} :罗虬通过这句诗描绘了红儿的美貌。"金缕浓薰百和香"形容红儿的妆容非常精致,香气四溢,让人陶醉其中。而"脸红眉黛入时妆"则描绘出红儿的美丽与大方,既符合当时的审美标准,又展示了她的自信与魅力。 { "当时便向乔家见,未敢将心在窈娘"} :这句诗反映了罗虬对红儿的爱慕之情。虽然他在乔家见到了红儿,但他不敢把心意表达出来
【注释】 甲帐:古代官员在夜间睡觉时所铺的帷帐。 李夫人:汉武帝刘彻的宠妃。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物抒怀诗,通过咏红儿(即牡丹花)来表达作者对李夫人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首句“通宵甲帐散香尘”,是说诗人整夜未眠,守着华丽的帷帐,久久地徘徊着,直到天明才散去身上的香气。 次句“汉帝精神礼百神”,是说汉武帝精神饱满,有超凡入圣的气概,他能够礼敬天地万物,包括各种神灵。这两句是写汉代帝王的精神风貌
. 比红儿诗:这是一首以红儿为题的诗歌。 2. 拔得芙蓉出水新,魏家公子信才人:芙蓉是指美丽的女子,这里用芙蓉比喻女子的美丽。拔得芙蓉出水新,意味着这个女子的美丽如同芙蓉出水一般新鲜动人。魏家公子信才人,这里的公子是指有才华的男子,信才人则表示这个男子是真心诚意地认为女子是有才华的。 3. 若教瞥见红儿貌,不肯留情付洛神: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这个女子被看见,那么这个男子就不会对她有任何留恋之情了
诗句释义: 青丝高绾石榴裙,肠断当筵酒半醺。 置向汉宫图画里,入胡应不数昭君。 译文: 青丝高挽着华丽的石榴裙,在宴会上痛饮到半醉。 她的美足以与汉代宫中的图画相媲美,如果进入胡地,她定能胜过昭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红儿美丽动人的形象,并通过与其他美女的比较,凸显了她独特的魅力。《比红儿诗》是唐代诗人罗虬的代表作之一,共百首七绝组成。全诗运用“尊题”格,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杜红儿的美。
注释: 1. 诏下人间觅好花:皇帝下达诏书,寻找世间的美女。 2. 月眉云髻选人家:用月牙般弯弯的眼睛和云朵般柔美的发髻来选择女子。 3. 红儿若向当时见:如果当时的红儿能见到现在的我。 4. 系臂先封第一纱:在红儿的手臂上系上象征爱情的信物,并封存为第一等的宝物。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美好愿望。 “诏下人间觅好花”一句,描绘了皇帝下旨寻找天下美女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