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衡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表达了诗人对学习诗歌的看法。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学诗如参禅,初不在言句。 译文:学习诗歌就像参悟禅宗一样,最初并不在于言辞和诗句。 注释:这里比喻了学习诗歌的过程,不是单纯地追求文字的表面意义,而是要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在含义。 伛偻巧承蜩,梓庆工削鐻。 译文:弯腰巧妙地捕捉蝉,梓庆精心雕刻鐻。 注释:这两个句子分别引用了古代的两个典故。“伛偻”指的是弯腰
【注释】 1. 君不见:你难道看不见。 2. 仲淹:指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因曾居河南开封(今属河南)之河阳、汾州(今属山西)而称“河汾”。 3. 目营四海心六经:眼睛看着天下大乱,心里却在研习《六经》(儒家经典)。 4. 子:指作者的好友张载。 5. 拊缶乌乌:拍着陶制的酒壶发出的响声。古代击鼓、鸣钟、拍磐、拊缶等乐器的声音都称为“乌乌”,这里泛指音乐声。 6. 续经:即“述经”,传述经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短项翁》。下面是诗句的翻译和赏析: 1. 短项翁 我一生懒散没有伴侣,身体虽然在喧嚣尘世但志向如同山林一样清高。 译文:我一生懒惰,没有找到合适的伴侣,但我的身体却像山林中的树木一样清高,不受世俗的影响。 注释:短项翁 - 指白居易自己,因为诗中表达了他一生的孤独和寂寞。 2. 我生懒放世无偶,身即嚣尘志林莽。 寒饥未免困啼号,束带深惭为升斗。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手法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诗句的意思来判断正误,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技巧。“投老”意为“年老”,即作者年事已高;“百事”指各种杂事。“早眠晏起”、“不计时”说明作者生活悠闲自在,无拘无束。“更长睡足披衣坐,倾耳林间竹画眉”,“更”是通假字,通“更”,表示时间之延长,即过了夜半时分。“竹画眉”是运用了想象,将竹叶拟人化成美人的黛眉
注释:我老百事不如意,庵屋建好又何用?整日闭门只读书,四面开窗皆竹影。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自己隐居生活为题材,描写了庵堂的布局,抒发了自己的情怀。首句“老子平生百不足”说明作者一生无所作为,没有什么值得自傲和自豪的地方。第二句“庵成那管食无肉”,表明他对于饮食并不看重,更看重的是读书,因此他并不关心自己的饮食问题。第三句“终朝闭户只读书”,表现了他对读书的热爱,整日闭门只读书
【释义】 身无束缚,随处可以自由行动。既然已经了结,再也没有什么要求。 如孤雁在水上飘荡往来,影子落在水中不留痕迹。 【赏析】 此诗是一首禅诗。全篇写诗人行脚僧的洒脱与自在。首句说“竿木随身得自由”,意为僧人以竹杖、木鱼为伴,随时都可以自由行动。第二句“应缘已毕复何求”,意味着人生的目的和追求都已实现,因此不再有其他的要求,第三句进一步描绘了这一情景,“翛然来往等孤雁”,形容僧人行走时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与仲弥性同次唐人二诗韵 - 这是第一句,意思是作者与某人(可能是好友)一同作诗。 2. 尽日困登陟 - 整日都在攀登或攀爬。 3. 跏趺聊对床 - 盘腿坐在床上聊天。 4. 岩空眩层碧 - 岩石在云雾中显得一片碧绿。 5. 草细函幽香 - 草叶细小,带着淡淡的香气。 6. 吊古谩秋思 - 对古代的事感到悲伤,只是空洞地叹息。 7. 开尊延月光 - 打开酒杯来招待月光。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看到的美丽景色和感受。全诗如下: 与仲弥性同次唐人二诗韵 天面无纤霭(xià),平川灏气吞。 支筇临阁道,拂石憩云根(yī)。 柳映(yùn)山前路,烟摇水北村。 醉归风满袖,斜月在蓬门(mén)。 注释: 1. 天面无纤霭(xià):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形容天空晴朗。 2. 平川灏气吞:平缓的河流充满了气势。 3. 支筇(qiáng):拄着的手杖,用来走路或登山
【注释】乐庵:作者的朋友,名乐天(天宝年-756年),字乐天,唐代诗人。柳影:指柳树的倒影。因作二绝摹作砑花笺:把这首诗用纸做成了砑花笺。砑花笺:一种用硬木制成的纸,经雕刻成花纹,再涂以胶粘制而成的纸张。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早春景色的七绝,是作者友人乐天所藏柳影及松梅二幅画的诗稿。三月江南花满枝,风轻帘幕燕争飞。游人休惜夜秉烛,杨柳阴浓春欲归。首句写江南春色
注释:霜冻的柳树高耸入云,俯视着寒枝上的几尺春色。相信那苍髯老者,坐在这里一定有人洒下花瓣。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冬景图。前两句以"崔嵬"、"霜干"等词语勾勒出一幅苍劲挺拔、傲立于霜雪中的柳树形象。后两句则运用拟人手法,将诗人自己比作"散花人",与苍髯老人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