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缜
【解析】 本诗共四句,第一句“用韵柬沈大参材美王方伯朝言周提学公仪”是全诗的首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句“束发从儒到此乡”交代了作诗的时间、地点和身份;第三句“襟怀拍拍满春阳”,描绘了诗人的情怀;最后一联“紫薇花下风帘静,闲咏周南日几章”,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 【答案】 首句交代作者的身世背景:束发从儒。次句交代了作者的生活环境:到此地来。第三句写景:诗人在春风中漫步,心情愉悦。末句抒情
西沼:指漳州的西湖。祥鳞:指白鱼。《太平寰宇记》引《图经》:“白鱼,闽中出,大如钱,色白,味美。”元市舶韵:元代有专卖海外奇珍异货的制度,称为“市舶”。时有白鱼入舟:当时,有白鱼从海外进入船只。在乌江山下:即指福建的乌山,在福州市东。 西沼筒笙杂浩歌,画船轻扬急于梭。 筒笙:一种竹制乐器,形似箫而小。杂:合乐之意。浩歌:长歌。快船:快船。形容船行迅速。 天教鳞介呈祥瑞,从此闽南雨露多。 鳞介
【释义】:六月五日,送陈献可侍御归朝。行至京城时,只见一匹骏马奔驰而来。 【注释】:六月初五日:指端午节后第五天,即农历五月初五。 【译文】:六月五日,送陈献可侍御归朝。行至京城时,只见一匹骏马奔驰而来。 六月是炎热的季节,而此时却有清凉的风来送行,可见天气转凉。 【赏析】:此诗为送别之作。首句写送行的时间和环境,次句写途中所见,三句写所感。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远高洁
赠李元敬郡守 相别南雄五载余,相逢惟赠白沙书。 书中多少喃喃话,只是心真便自如。 注释: 南雄:今广东的南雄县,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白沙:山名,在今广东新会县南。李元敬任该地太守时,作者去拜访。 喃喃:形容低语细言。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分别五年后重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好友深深的思念之情。后两句则写了诗人与友人相见时的情态,通过“喃喃”二字,表现了两人交谈时的情意缠绵
注释: 百里平田草也焦,数间茅屋树萧萧。 百里平田草木都干枯,几间茅屋树叶萧瑟落。 民风落寞愁无限,谁解为图献圣朝。 百姓生活萧条,忧愁无尽,谁能为国出力?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描写了农民在黄梅天里辛勤劳作的情景和他们对生活的无奈心情。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注释: 1. 行藏无定倩谁盟:行踪不定,谁能与我结盟。倩,请托,希望。盟,结盟,结为兄弟。 2. 独爱仙舟桂楫轻:我唯独喜爱那仙船上的轻舟。桂楫,指船,这里泛指船。 3. 未必路河风信急:或许路途遥远,风向变化无常。 4. 自缘乡国动归情:因为我对故乡和国家有着深深的思念之情而归。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奉酬石太仆允升有怀次韵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祖国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句"行藏无定倩谁盟"
注释:我闲来时寻找酒债,向诗坛盟主石允升请教。在万里晴空下,一只轻盈的白鹭展翅高飞。我不是想借这首诗寄给远方的朋友,为什么秋光如此明媚,却让人感到心情烦闷呢? 赏析:这是一首酬答诗。诗人在闲来无事之时,便寻访友人石允升以解闷,并向他询问诗歌创作的技巧。“万里晴空一羽轻”,描绘了一幅万里晴空、一羽轻扬的美丽画面。诗人通过这幅画面,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
【注释】 谢陈宗文少恭惠京笔:谢少恭,名陈宗文,是唐末五代时诗人。少恭曾向李谷赠送过京笔。李谷是中书令。京笔即毛笔。帝乡指京城长安(今西安)。滇阳指云南的昆明。等闲不说中书令:意思是说:“我不用说中书令了。”中书令即宰相,这里指李谷。公权:指柳公权。谏章:指奏章。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收到友人赠送的“京笔”后的心情和反应。首句写“京笔”的锋利、刚健;次句写其出鞘即见锋芒,锐不可当
【注释】 用韵柬沈大参材美王方伯朝言周提学公仪:这是写给朋友的一首赠诗,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平生踪迹隐书乡,利钝凭谁问紫阳:我一生的行踪都隐藏在书香浓厚的书乡中(指隐居),我的才能与品德如何,只有请紫阳先生(指好友)来评论。 竹帽笼头随世分,对人无语自含章:我像一只戴着竹编帽子、头上裹着布条的鸟儿,随遇而安;我面对众人,却一言不发,内心充满了才华与智慧。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沈大参、王方伯、周提学和公仪等人的敬仰之情。下面逐句进行解释: 误傍张颠入醉乡,龙飞虎跃震阴阳。(误傍张颠:比喻沈大参像张颠一样有才华,误入醉乡:比喻沈大参像张颠那样沉醉于艺术境界中。) 从今不学公孙舞,留点遗经作典章。(从今不再学习公孙舞的技巧,而是将所学的知识整理成经典之作。) 这首诗通过赞美沈大参、王方伯等文人雅士的高超才华,表达了对他们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