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
【解析】 1. 本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五律,全诗四行,前两联写登高所见,后两联写登高所感。首联以“桓温”与“孟嘉”相对,暗喻作者自己的政治遭遇,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忧愤之情;颔联以“香臭”相对,暗喻自己身处乱世而能不受影响、不迷失自我,表现了作者的超脱情怀;颈联用“落帽”相对,暗喻自己在政治上失意、被贬官,但仍然能保持清白、潇洒的风度。尾联以“惟赏”相对,暗喻自己虽遭贬谪,仍能保持高尚的节操
【注释】 修竹栏:指用竹子做的栏杆。 东风吹暖到天涯:东风从东方吹来,温暖地吹到天边。 修治栏干护好花:把竹制的栏杆修理得整整齐齐,以保护好花儿。 无奈风光欺老眼:无可奈何的是美丽的景色会欺骗我年迈的视力。 看花浑似隔窗纱:看着花就像隔着窗纱一样模糊不清。 【赏析】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丽风景图。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清新,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武夷山九曲溪的美丽景色,以及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四曲行过大藏岩 - 描述了诗人游览武夷山的情景。"大藏岩"可能是一个具体的景点名称,也可能是泛指武夷山中某个著名的洞穴或岩石。 2. 琼花瑶草乱毵毵 - "琼花瑶草"形容了武夷山中奇异而美丽的植物,"乱毵毵"则传达了一种繁复、杂乱无章的景象。这可能意味着九曲溪边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色彩斑斓,形态各异
【注释】 别下岭哭甥宗保:在下山路上,哭着送别侄子宗保。 陶村西畔临溪路:陶家村西边是一条傍着山溪的路。 提壶送舅时:我提着酒壶给舅舅送行的时候。 【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亡侄宗保的诗。 开头两句写诗人在告别亲人下山的路上,没有言语,只有泪滴落;伤心之情频频涌上心头,想起渭阳(即“渭水之阳”,在今陕西省咸阳市)思念亲人的情景。渭水之阳是秦时的咸阳所在地,这里代指家乡。渭阳思即对故乡或亲人的思念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和评价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意,把握诗作的主要内容、情感、思想主旨、手法等,再逐字逐句分析判断。此题要求“赏析”,因此答题时先指出诗句的大意,再结合注释及整首诗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谈出自己的感受或看法即可。 本诗的前两句为第一层,写诗人在花前赏景,心情愉悦。第三、四句为第二层,诗人说:我独自欣赏春景也颇感欣喜,但我特别怜惜春天的景色与往年不同
【注释】鹧鸪:一种鸟。媒:传递消息的人。母:指鹧鸪,这里用拟人化手法,借以象征母鸟。雏:指雏鹧鸪。“粒呼虫与自相怜”:比喻鹧鸪与雏鹧鸪之间相互同情、怜悯的关系。锢养:指用金笼饲养。骨肉相看不似前:比喻从被保护、束缚到被放飞后,鹧鸪与雏鹧鸪之间的感情发生了变化。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鹧鸪自比,通过鹧鸪和它的雏儿的遭遇,表达了自己被禁锢后终于获释的喜悦心情。全诗语言朴素,寓意深长
【注释】鹧鸪:鸟名。媒:比喻传递消息的人。争雄长:争夺首领。 【赏析】这首诗以鹧鸪的叫声作比,借鹧鸪之口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前两句写鹧鸪因世路多网罗,不得不“叫哥哥”,实际上是说因为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去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而竞争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后两句则进一步揭示出这种竞争的残酷性。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武夷九曲棹歌 探索武夷仙境,感受自然之美 1. 武夷山简介 -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 仙灵传说与文化背景 - 武夷山在中国文化中地位 2. 九曲溪概览 - 九曲溪命名由来 - 主要景点和特色 - 九曲溪与朱熹游历关系 3. 武夷九曲赏析 - 第一曲描述与意境 - 第二曲景致与象征意义 - 第三曲独特视角和美感 4. 朱熹与九曲棹歌创作 - 朱熹生平及其对武夷影响 - 朱熹与友人游历九曲经历 -
【译文】 文公武夷精舍前天柱峰,舟入仙源第五重。 紫阳书舍翠微中,古今不逐桑田变,知有前山对此翁。 注释:文公武夷精舍:即武夷精舍,是南宋著名的道教宫观和道教徒的聚居地。天柱峰:武夷山上的主峰,海拔2160.8米。舟入仙源第五重:指乘船进入武夷山深处。第五重,这里指第六重,即九曲溪的尽头处,有水帘洞,相传为晋代道教高士许逊隐居之处。紫阳书舍翠微中:紫阳书舍位于武夷山九曲溪边的岩壁上,建于元代
诗句:溪声近似武陵滩,流水桃花洞里看。 译文:溪水的声音听起来就像在武陵的滩边,我随着流淌的水流来到了桃花盛开的洞穴。 注释:“武陵滩”是武夷山附近的一个地名,“桃花洞”则是一处有名的自然景观。这句诗通过“近似”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景象的喜爱和向往。接着,“流水桃花洞里看”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站在溪流边,欣赏着两岸的桃花。这里的“流水”指的是清澈的溪水,而“桃花洞里”则给人一种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