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浪作九州伯,孟嘉本是三司人。
薰天香臭今何在,惟赏龙山落帽尘。
【解析】
- 本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五律,全诗四行,前两联写登高所见,后两联写登高所感。首联以“桓温”与“孟嘉”相对,暗喻作者自己的政治遭遇,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忧愤之情;颔联以“香臭”相对,暗喻自己身处乱世而能不受影响、不迷失自我,表现了作者的超脱情怀;颈联用“落帽”相对,暗喻自己在政治上失意、被贬官,但仍然能保持清白、潇洒的风度。尾联以“惟赏”相对,暗喻自己虽遭贬谪,仍能保持高尚的节操,并从中得到乐趣。
- 鉴赏: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关头,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深重灾难,也体验到了人民遭受的苦难。因此,在诗歌创作方面,他始终关注着时代的重大事件和百姓的生活困苦。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首联以桓温、孟嘉相对,暗喻作者的政治遭遇,流露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第二联则通过“今”与“古”的对比,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之情。第三联则通过对“龙山”的描写和“落帽”的典故运用,表达了作者面对现实、泰然自若的人生态度和乐观向上的人生哲学。最后两句则是全诗的关键,也是诗人情感升华的地方,表达了诗人虽然受到挫折,但仍能保持高尚节操和积极人生态度的人生哲学。
【答案】
译文:桓温作九州霸主,孟嘉曾当三司长官。满天下的香气现在在哪里?唯有观赏龙山落帽的人还留有尘迹。
赏析:此诗写作者于公元765年(天宝十四年)九月一日登上龙山时所作。首联以“桓温”与“孟嘉”相对,暗喻作者自己的政治遭遇,流露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三联则通过“今”与“古”的对比,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之情。第四句“惟赏龙山落帽尘”一句,则更是将作者对现实的愤慨之情转化为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之情。因为“落帽”这一典故出自东汉人祢衡的故事,祢衡因才高傲物而得罪曹操被杀,临刑之前脱帽向曹操道:“君不见管仲射小白于车下乎!”曹操大笑曰:“今天下英雄,使竖子成名。”祢衡遂从容就死了。此处用以象征诗人虽受打击,但仍能保持高尚节操和积极人生态度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