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山水多佳致,春日迟迟景明媚。
耆英乐此恣遨游,古刹名园无不至。
庞眉鹤发金玉相,衣冠济济相辉光。
功名事业付青史,解官林下同徜徉。
翠阴深处云屏敞,闲理丝桐寄清赏。
桃花乱落红雨飘,一𣲖天风送遗响。
雍容相与临楸枰,昼长消此烟霞情。
手谈但适橘中乐,胜负宁为蝠燕争。
或来扫石题新句,笑撚吟髭觉幽趣。
或来共阅无声诗,清思满怀无着处。
观泉策蹇兴何多,长松落落蟠烟萝。
小桥水滑拖冰练,远峰矗矗浮青螺。
人生得志贵知止,脱屣如公曾有几。
争知宦海多风波,何必栖栖恋金紫。
君不见香山九老人中仙,卷舒与道相周旋。
又不见急流勇退称明哲,士论铮然重风节。
吁嗟世事能几何,朱颜转眼双鬓皤。
会当仰止前修德,乐游莫遣空蹉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题为《题洛社耆英图》。诗中描写了一幅洛社耆英图的意境,展现了古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官场生涯的态度。
首句“洛阳山水多佳致,春日迟迟景明媚。”表达了诗人对洛阳风光的喜爱,春天的景色格外美丽。接着,“耆英乐此恣遨游,古刹名园无不至。”描绘了耆英们尽情游览古刹名园的情景,他们畅游于山水之间,享受着美好的时光。
第二句“庞眉鹤发金玉相,衣冠济济相辉光。”进一步描述了耆英们的风采,他们的年纪虽然已老,但依然精神矍铄,仪态万千。他们身着华丽的衣冠,相互映衬,显得更加光彩照人。
第三句“功名事业付青史,解官林下同徜徉。”表达了耆英们对功名事业的淡泊态度,他们更愿意在林下闲适地漫步,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第四句“翠阴深处云屏敞,闲理丝桐寄清赏。”描绘了耆英们在翠绿的山林中,悠闲地整理丝桐乐器,欣赏自然之美的场景。这里的“云屏”指的是云雾缭绕的山峦,象征着高远的境界。
接下来的诗句“桃花乱落红雨飘,一𣲖天风送遗响。”继续描绘了耆英们欣赏自然美景的情景,桃花盛开时,花瓣纷飞如同红雨,一阵风过,似乎能听到他们弹奏丝桐的悠扬之声。这里的“遗响”意味着演奏的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第五句“雍容相与临楸枰,昼长消此烟霞情。”描绘了耆英们围坐在楸棋盘前,悠闲地品茗论道的场景。在这里,“烟霞情”指的是他们沉浸在山水之间、品茗论道的情趣之中。
第六句“手谈但适橘中乐,胜负宁为蝠燕争。”表达了耆英们在游戏中的乐趣,他们手谈而心无旁骛,只享受其中的乐趣,不计较胜负。这里的“蝠燕争”暗示了游戏中的激烈竞争。
第七句“或来扫石题新句,笑捻吟髭觉幽趣。”描绘了耆英们来到山石上留下自己的诗句,展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品味。这里的“吟髭”是指胡须,象征着他们的智慧和经验。
第八句“或来共阅无声诗,清思满怀无着处。”表达了耆英们共同阅读诗歌的情景,他们在无声的诗中找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感到一种宁静和满足。
第九句“观泉策蹇兴何多,长松落落蟠烟萝。”描绘了耆英们观赏泉水和长松的情景,他们骑马而行,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这里的“策蹇”是指骑马,象征着他们追求自由的精神。
第十句“小桥水滑拖冰练,远峰矗矗浮青螺。”描绘了耆英们行走在小桥上的情景,水流滑腻如练,山峰耸立如青螺。这里的“青螺”是一种水生植物,象征着大自然的美丽。
第十一句“人生得志贵知止,脱屣如公曾有几。”表达了耆英们对于人生得志后的心态,他们知道何时该停止贪恋权势,像陶渊明那样超然物外。这里的“脱屣”是指弃官归隐,象征着他们追求自由的生活。
第十二句“争知宦海多风波,何必栖栖恋金紫。”表达了耆英们对于官场风波的认识,他们知道仕途中会有太多的波折和磨难,不如远离尘嚣,安心享受生活。这里的“金紫”是指古代官员所穿的华丽服饰,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第十三句“君不见香山九老人中仙,卷舒与道相周旋。”借用了杜甫赞美白居易的句子,表达了耆英们对于道教的尊崇,他们在修炼中与道相融合。这里的“香山”是指白居易居住的地方,他以道家思想影响了许多文人墨客。
最后一句“又不见急流勇退称明哲,士论铮然重风节。”再次提及了李白对于道家思想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官场中的坚持和执着。这里的“急流勇退”是指及时抽身而退,保持自己的清白和节操。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洛社耆英图的意境,展现了古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官场生涯的态度。通过对耆英们的各种生活场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纷争的厌倦。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耆英们的评价,传达了对古代文人墨客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