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入仙源第五重,紫阳书舍翠微中。
古今不逐桑田变,知有前山对此翁。
【译文】
文公武夷精舍前天柱峰,舟入仙源第五重。
紫阳书舍翠微中,古今不逐桑田变,知有前山对此翁。
注释:文公武夷精舍:即武夷精舍,是南宋著名的道教宫观和道教徒的聚居地。天柱峰:武夷山上的主峰,海拔2160.8米。舟入仙源第五重:指乘船进入武夷山深处。第五重,这里指第六重,即九曲溪的尽头处,有水帘洞,相传为晋代道教高士许逊隐居之处。紫阳书舍翠微中:紫阳书舍位于武夷山九曲溪边的岩壁上,建于元代,由著名道士张天师所建,因地处悬崖峭壁之上而得名“紫阳”。翠微中,意为山色青翠、云雾缭绕之间。古今:指过去和现在。桑田:神话中东海之滨,生长着一株巨大无比的树,这棵树每天长高一丈,一个月后,就变成一座大山;一个早晨又长成一片森林,人们说这是“沧海桑田”的变化。前山:指武夷山主峰周围的山。此翁:指作者自己。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游览武夷山时所作,描绘了武夷山的壮丽景色和自己的感悟。首句写诗人来到武夷山精舍前的第二天清晨,登上天柱峰远眺,只见云雾缭绕、山峦叠嶂。第二句写诗人乘坐小船进入了武夷山的第六重(即最深处)——水帘洞。第三、四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之情,他认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工建筑,都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根本的变化,就像武夷山一样永恒不变。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武夷山的赞美之情,他认为武夷山的美丽如同一位年迈的老人,值得人们去欣赏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