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的诗句,然后结合诗中的意象和作者的情感来分析诗句的意思。 “羽仙邀我饮流霞,不觉松梢日已斜”是第一句,意思是:仙人邀请我喝流霞酒,不知不觉太阳已经斜了。这一句中,“邀我饮”表明了诗人与仙人之间的亲切交往,诗人被仙人的盛情所感动,因而欣然应允。“流霞”是指美酒,所以诗人说喝的是“流霞”,即美酒
译文: 七十年来我的鬓发已经斑白,我想离开官场隐居神武门,可是又该如何安排呢?传家的儿子能够飞黄腾达,高卧山野无人问字,我的心情无比惬意。在宦海中风浪重重知己太少,故园的松菊让我倍感心宽。人生不必过于珍惜那一杯杯美酒,毕竟光阴像梭子一样一去不复返。 注释: 1. 七十年来鬓已皤:七十年了,头发都花白了。皤,花白。 2. 挂冠神武:辞去官职回到家乡。神武,即神武门,在北京。 3. 登龙去
诗句解析: 1. 跃马关河别故人,云山数点绾离情:跃马关河表示离别的地点在长城关河附近,象征着边疆的壮丽;云山数点绾离情则形容远山如点点云雾般萦绕,象征着离别时的深情。 2. 春风碧水思韩子,夜雨青灯病马卿:春风碧水意指春天的风和水都显得格外清新,暗示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夜雨青灯则是夜晚的雨和灯影相映成趣,形容孤独凄凉的氛围。 3. 草色江空斟别酒,烟光风细衬归旌
中秋无月 中秋美景因雨湿,赏月愿望落空时 1. 诗意解析 - 回忆中秋美好时光 - 表达遗憾与失落情绪 - 描绘自然景象之美 2. 情感抒发 - 借景抒情表达内心感受 - 通过天气变化引发对月亮的思念 - 强调节日愿望未能实现的痛苦 3. 艺术特色 - 词句精炼优美,富有韵律美 - 情景交融,将情感与景物紧密相连 - 运用象征手法增强诗歌深度 4. 文化意蕴 - 反映古代中秋节风俗习惯 -
注释: 公庭无事理瑶琴,一曲阳春太古音。 碧落霜清山鹤唳,寒潭烟净水龙吟。 调同千古南薰谱,响杂三秋午夜砧。 单父当年成治化,芳名赢得到于今。 赏析: 首句“花封琴韵”,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庭院景象,琴声悠扬,花香四溢,仿佛置身于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句“一曲阳春太古音”,则进一步展开了对这首诗主题的理解
诗句释义与赏析 - 紫翠丛中独隐奇,风霜饱历灿东篱。 - 注释:在紫色翠绿的植物丛中独自隐居,经历了岁月的风霜却仍显得灿烂夺目。 - 赏析:这句诗通过“紫翠丛中独隐奇”描绘了林司成先生与众不同的个性和隐逸的生活态度;而“风霜饱历灿东篱”则表现了他经历风雨、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 寄语柴桑老居士,好归吟赏莫教迟。 - 注释:向柴桑的老居士表达我的思念之情,希望他们能回来欣赏这美景并好好享受。
游乌石山 百尺峰头草树齐,肩舆遥上白云梯。 一林秋景山如画,满地藤花径欲迷。 风引磬声知寺近,雾连岩石觉天低。 清游自有无边趣,拄笏松阴听鸟啼。 注释: - 百尺峰头草树齐:形容山峰高耸,草木郁郁葱葱。 - 肩舆遥上白云梯:使用肩舆(轿子)缓缓上升,就像登上了云雾缭绕的云梯。 - 一林秋景山如画:形容山林中的景色如同画卷一般美丽。 - 满地藤花径欲迷:形容山路两旁开满了花
谢周序班叔理写画 多君为我写江山,珍重摩挲老眼看。 五十年前同笔砚,交情多在此图间。 注释:你给我绘制了许多美丽的江山,我珍视地仔细观赏着。我们过去五十年都在笔墨纸砚之间度过,这份交情就体现在这些画作之中。 译文:多君为我描绘了美丽江山,我将珍视地仔细欣赏。五十年前我们在笔墨纸张之间度过了许多时光,这份深厚的友谊都凝聚在这些画卷中。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向一位画家表示感谢的赠诗
注释:这只鹦鹉,它所说的话,是它在说人话。又何必要模仿人类的语言来说话呢?不要说它的本性聪明灵活会说话,现在被关在笼子里已经度日如年了。 赏析:这首诗通过鹦鹉学人言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强烈向往之情。同时以鹦鹉自比,表现了自己高洁的品质和追求自由、不屈的精神
龙山 韶江西望是龙山,猿鹤曾闻响佩环。 草色映檐苍翠合,茶烟绕树白云闲。 陶潜笑傲羲皇上,谢朓文章伯仲间。 松下石泉清似玉,何由一掬洗尘颜。 译文: 韶江之东是龙山,猿鹤曾经在这里栖息和鸣。 草色映入窗檐显得苍翠,茶烟缠绕在树上仿佛白云飘散。 陶渊明嘲笑权贵如羲皇,谢灵运的文章与曹植相仿。 松树下的石泉清澈如同美玉,怎样才能舀一瓢泉水洗去尘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韶江之东龙山的美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