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庭无事理瑶琴,一曲阳春太古音。
碧落霜清山鹤唳,寒潭烟净水龙吟。
调同千古南薰谱,响杂三秋午夜砧。
单父当年成治化,芳名赢得到于今。

注释:

公庭无事理瑶琴,一曲阳春太古音。

碧落霜清山鹤唳,寒潭烟净水龙吟。

调同千古南薰谱,响杂三秋午夜砧。

单父当年成治化,芳名赢得到于今。

赏析:
首句“花封琴韵”,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庭院景象,琴声悠扬,花香四溢,仿佛置身于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句“一曲阳春太古音”,则进一步展开了对这首诗主题的理解。这里的“阳春”指的是古代的《阳春白雪》曲,“太古音”则是指远古的音乐之声。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古典音乐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诗人在公庭无事时弹奏琴声的描绘。其中,“碧落霜清”形容琴声如同霜降后的清晨,清新而宁静;“山鹤唳”则描绘了山间传来的鹤鸣声,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幽远的感觉。这些描绘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四、五句则是对琴声效果的进一步渲染。这里,“寒潭烟水”、“午夜砧声”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这种描述不仅增强了诗作的艺术感染力,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最后两句则是对诗人个人成就的赞美。“单父当年成治化”,指的可能是诗人曾经任职的地方或家族,通过治理和发展使得社会和谐安定;“芳名赢得到于今”,则是指诗人的名字和事迹被人们所传颂和敬仰,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赞誉和怀念。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庭院景象,并通过对琴声效果的刻画传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和生活态度。同时,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和文化元素,增加了诗作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