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
两朵能行白牡丹,妒花风雨忍相残。主人不吝东风面,明日还来一倚栏。 注释:两朵白牡丹(即芍药)能够行走,它们在风雨中互相嫉妒、争斗,但最终都会忍耐下来,继续生长。主人不会吝啬东风的温暖,所以明天还会来到园中,倚着栏杆欣赏这盛开的花朵。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芍药花不畏风雨,勇敢生长的景象。诗人以芍药为喻,表达了对坚韧生命力的赞美和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美好事物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藤作其二 君不见女苦其贝男苦䔲,停车榜免崔相公。前朝旧事数百载,至今青史扬清风。 福星监司贤太守,民殃至是公知否。 注释: 1、君不见,意为“你不曾看见”,表示诗人对某事物的感慨。女苦吉贝男苦䔲,意为“男女都受苦”。 2、停车榜免,意思是“停止车辆并免除他们的赋税”。 3、前朝旧事,指的是过去的事情。数百载,意为“数百年”。 4、至今,意为“直到现在”。青史,指的是史书。扬清风,意为“传扬清名”
注释:这首词是作者为乐老所写的竹枝词四首中的第一首。作者派遣云英唱自己的词,而他自己则认为自己的词就是璞墩的诗。璞墩的风月无边,还是那青春年少时的景象。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美好景色和表达对年轻时光怀念之情的词。诗人通过描绘璞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过去青春时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憧憬。全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景抒情的方式,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竹林塘西越女归,双双采莲歌夕晖。 兰舟荡桨忽分去,两岸风花高下飞。 注释: 竹枝词:一种中国古代诗歌形式,通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恋之情。 竹林塘西越女归:描述了越女(古代女子的别称)在竹林塘西边回家的情景。 双双采莲歌夕晖:描述了越女们一起采摘莲蓬,唱着歌儿,夕阳映照下的美景。 兰舟荡桨忽分去:描述了小船划动,突然分开的情景。 两岸风花高下飞:描述了两岸的风花随着船只的移动上下飞舞的景象。
南溟奇甸歌 隋唐两开幕府,徒费罢郡食邑,未闻进德而嘉会。 圣神一褒疆域,不止进德嘉会。而置荒服于邦畿侯甸之安,纳民于安富尊荣之内。 圣恩罩被疆域,有如是哉。鼎湖龙去天巍巍,元元蠢蠢,惟亿万世思荣哀,圣子神孙执鬯杯。 吾甸吾人,为犬为马,世报恩德南溟隈。南溟奇甸,永抱玉音,穷极宇宙,而历万万飞劫灰。 【解析】 此诗作于唐高宗时,诗人以颂扬帝王功德为主题。 首联: “隋唐”指的是唐朝与隋朝。
【注释】 周公:指周公旦,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政治家、军事家。 二首其一:即《周公旦庙二首》,共二首,第一首为序。 天兵:指上天降下的兵将,泛指神兵。 七方:四方之角,泛指各地。 风声撼三陲(chī):形容声势浩大,震动边境。 天山一骑发,勍敌三箭夷(yí):天山一带的勇士出动,强敌被射死三个。一骑,指一个骑士,发,出动,指出击。勍,强劲。三箭夷,指三个箭矢射杀敌人。 轰雷出掌握
南溟奇甸歌 颂扬先贤,赞颂天地之伟力 1. 诗篇背景与作者介绍 - 明代诗人王佐简介与生平 - “南溟奇甸歌”创作时代及意义 - 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诗句释义与翻译 - 首句“南溟奇甸褒封到,天语便代天地造。” - “南北不能齐杏梅”中“南北”与“杏梅”比喻 - “帝造一统涵春台,春台玉烛照九垓”解析 3. 关键词解释与注释 - “天地造物”:指天地创造万物 - “因材”
南溟奇甸歌: 这首诗的标题是“南溟奇甸歌”,表达了对南方海洋地区的赞美和歌颂。南溟指的是南方海洋,奇甸则是指这片海域的特殊之处。诗歌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南方海洋地区的独特风貌和历史传承。 译文: 南溟之奇,甸服荒服同胚胎,南溟万里微汉台。 七叶失宠缓五百,八十年代边维颓。后汉南朝遵祖,包荒姑勿推。 隋唐一统,然犹因循旧染,视以四远待柔徕。宋设科目网人才,五星聚奎应光彩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南海风光及神话传说的诗歌,充满了浓厚的古典韵味和神秘色彩。下面是逐句的译文: 南溟奇甸歌 海静波涛,千里白雪平皑皑。山增气色,一天青秀高崔嵬。 光天之下,重光协日,南陲陆海隅,幽景光照回。望祭山川岳渎,骏奔相追推。 溟甸有阶侯焚柴,溟甸有阶荷焚柴。皇天后土,混合山海元气回。 钟灵毓秀生英才,后先衮衮登公台,位居九棘面三槐。 群才属休明,奉承盈运纷徘徊。玉烛馀光照草莱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本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赏析,最后再结合诗人的情感进行概括。 “聚景园”,即“聚景园”小景。聚景园为北宋名园,位于汴京(今河南开封),是欧阳修、苏舜钦、梅尧臣等人游赏之地。欧阳修《与蔡君谟书》曾言:“予尝以三事自娱:一曰读书,二曰作文,三曰游燕”。“燕”即是游玩,所以此处“聚景园”应理解为游玩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