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奇甸的诗,通过对南溟奇甸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这片神奇土地的赞美之情。下面是逐句翻译: 南溟奇甸歌 又若陇山之莺,岭南所无也,而甸域有之,是谁使之有哉,盖为奇甸表章稀世之瑞。 通国之虎,岭南所有也,而甸域无之,是谁使之无哉,亦为奇甸禁绝万年之害。 余若鸡有灵,放啼三声而占否泰。雀有长,就观五色而别章采。 是皆甸山钟奇吐秀,而自然发露之英华,靡物物刻雕而调习采绘。
第一首: 渺渺平芜天际,行行匹马朝暾。 注释:茫茫的平原上,只有天边的云彩。我骑着马,朝着太阳(升起)前进。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旅途的诗。诗人以广阔的视野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旅途的景象,表达了他对旅行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二首: 霞彩岚光映处,竹围孤屿人村。 注释:当朝阳从霞光中透出时,一片美丽的景色呈现在眼前。远处的竹丛围绕着一座孤独的小岛,上面住着一群村民。 赏析
注释:我怀想云氏的孤独的姑娘,白发苍苍地问我去昌黎的路。元省是曾当过参知政事的人,吟咏诗篇,如同子孙辈出。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首句点明“访”字,二句写“访”的情状。作者到访的是云氏之女,而她已身陷囹圄之中,所以“孤婺”(孤独的婺女)一词就含有了一层特殊的含义。三、四两句写其问路和吟诗。云氏在狱中,不可能知道昌黎地名,但作者还是去问她,说明对这位女子的怀念之情深挚
这首诗描述了海南岛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南溟奇甸歌 洪武开天,诏恤下慰。首言海南习礼义之教,有华夏之风砺世,天章光昭五纬瑞。 【译文】 明朝洪武年间,皇上发布诏书,安慰安抚海南。首先说到海南学习礼仪仁义之教,有华夏之风砺世,天章光昭五纬瑞。 【赏析】 诗中的“海南”指的是今天的海南省
【注释】 碌碌红尘:指尘世间,人世。四十年:四十个年头。乐老:指陶渊明。章四首:指唐代诗人元稹的《唐才子传》,共八卷,其中第四卷收录了陶渊明的诗,故称“陶四”。桐墩:今属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快活仙: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自比为“不饮强自持,且醉便忘归”,又自比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形象,所以后人称他为“快活仙”。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来分析作答。“喜小孤山开江舟行无阻”:喜悦地看到小孤山已经开辟成一条通往长江的航路而没有阻隔。“喜”是喜悦的意思,“小孤山”是地名,位于江西九江县西长江中,为庐山的东大门,三面临水,一面临山,形似卧兔,故名“小孤”。“开江”,指开通航道。“舟行”指船只通行畅通。“无阻”,指顺利通过
【注释】 珍重云家甥子:珍重,重视,珍惜。云氏女,即云昌黎村访云氏女。甥子,指外甥。珍重云家甥子,即珍重我外甥。 箪壶(dān hú):竹器做的盛食具。 侯:等候,等待。途中:路上。 童稚(tóng zhì):儿童。 三五五:成组地数的数目,这里指三三两两。 葱叶:一种菜类,青翠而略带甜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赴洛阳应制科时所作。诗人与云家甥子相见甚欢,云昌黎女以葱叶迎之
【解析】 本诗是作者对当时政治腐败的揭露,对统治者的讽刺。 “后至先皇弘治初,大禁贡献民熙和。” 意思是说:后来到了皇帝弘治初年,朝廷下令禁止了民间的进贡。 注释:弘治是明代明孝宗朱厚照年号(1488—1505年)。大禁贡献民熙和,指的是朝廷严禁百姓献贡品给皇帝。民熙和是指民间生活安定和谐。 译文:后来到了皇帝弘治初年,朝廷下令禁止了民间的进贡。 赏析
注释:烟村,指雾气缭绕的村落。未到,指还未到达。野涉,指野外漫步。三重、两重,形容山峦叠嶂。鸡犬微茫,形容远处模糊的鸡犬声。榔椰荏苒,形容云层缭绕。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村落、山峦、鸡犬、云层等元素,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同时,通过对诗句的解读和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诗句释义: 1. 鼎非没器兮,麟难服车。 - “鼎”指古代的鼎,象征国家的重器; - “没器”意味着无用或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 “麟”指的是麒麟,象征着吉祥和尊贵; - “服车”意为驾驭马车,这里比喻被忽视或不被重用。 2. 用之违其材兮,物乃龃龉。 - “违”违背,不符合; - “材”指材质、本质; - “龃龉”形容东西不齐,相互抵触,比喻事物不能得到适当的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