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至先皇弘治初,大禁贡献民熙和。
振儋金香罢唐例,南宁银姜无宋科。
民赖优游三十载,肇此厉阶谁复再。
公贿私贡恐已迟,谁体圣心存海外。
妻号儿哭无朝夕,催奴那知更下石。
谁能临武叫天阍,守有徐方留郡迹。
【解析】
本诗是作者对当时政治腐败的揭露,对统治者的讽刺。
“后至先皇弘治初,大禁贡献民熙和。” 意思是说:后来到了皇帝弘治初年,朝廷下令禁止了民间的进贡。
注释:弘治是明代明孝宗朱厚照年号(1488—1505年)。大禁贡献民熙和,指的是朝廷严禁百姓献贡品给皇帝。民熙和是指民间生活安定和谐。
译文:后来到了皇帝弘治初年,朝廷下令禁止了民间的进贡。
赏析:弘治是明孝宗朱厚照年号(1488—1505年)。弘治年间,朝野风气较为宽松,社会比较安定。然而,这种宽松的局面只是暂时的,不久,明朝统治集团内部就发生了激烈的斗争,特别是以刘瑾为首的宦官势力与东林党人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一些官僚不惜采取贿赂、暗杀等手段来争权夺利。这首诗就是诗人在弘治年间看到这一社会现象而写下的。
第二联:“振儋金香罢唐例,南宁银姜无宋科。” 意思是说:海南的进贡物被废除了唐朝时用金香进贡的旧例,广西的进贡物没有采用宋代时用银姜进贡的新例。这里既指朝廷取消了海南和广西的进贡物品,又暗含着朝廷对这两个地方的歧视和排斥。
注释:振是振动的意思;儋即今海南省的儋县,金香就是金鸡花;南宁是今广西省南宁市;银姜就是生姜。
译文:海南进贡物品被废除了唐朝时用金鸡花进贡的旧例,广西进贡物品没有采用宋代时用生姜进贡的新例。
赏析:此联的意思是说:朝廷取消了海南和广西进贡物品的旧例,同时也暗含着朝廷对这两个地方的歧视和排斥。
第三联:“民赖优游三十载,肇此厉阶谁复再。” 意思是说:百姓们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三十年,现在却因此开始遭受苦难,是谁又会再来重犯这样的过错呢?
注释:厉阶,指灾祸;复,再的意思。
译文:百姓们享受着安逸舒适的生活已经过了三十年,现在却因此开始遭受苦难,是谁又会再来重犯这样的过错呢?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也表现了诗人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诗人认为,造成百姓生活困苦的原因是朝廷的苛政和贪官污吏的搜刮。因此,他呼吁统治者要关心民生,严惩贪官,减轻百姓负担。
第四联:“公贿私贡恐已迟,谁体圣心存海外。” 意思是说:现在连正常的进贡都来不及了,谁又能体会圣上的心意并把圣意传达到海外呢?
注释:公贿私贡,泛指进贡。体,体会的意思。圣心,圣上的心思。圣意,圣旨的意思。海外,指海外诸国。
译文:现在连正常的进贡都来不及了,谁又能体会圣上的心意并把圣意传达到海外呢?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担忧。他认为,造成百姓生活困苦的原因是朝廷的苛政和贪官污吏的搜刮,而这些问题的背后则是统治者的无能和腐败。诗人呼吁统治者要关心民生,严惩贪官,减轻百姓负担。
最后两句:“妻号儿哭无朝夕,催奴那知更下石。” 意思是说:家里的妻子和孩子哭声不断,日夜不停;催促奴才的人哪里知道,更加沉重的赋税和徭役正压在他们身上。
注释:催奴,催促家中奴仆干活的人;更下石,指加重赋税和徭役。
译文:家里的妻子和孩子哭声不断,日夜不停;催促家中奴仆干活的人哪里知道,更加沉重的赋税和徭役正压在他们身上。
赏析:此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现实的愤怒。诗人认为,造成百姓生活困苦的原因是朝廷的苛政和贪官污吏的搜刮,而这些问题的背后则是统治者的无能和腐败。诗人呼吁统治者要关心民生,严惩贪官,减轻百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