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学佺
在明代诗人曹学佺的《荔枝叹三首》中,我们可以找到以下诗句: 1. 矫羞十五闭房栊,风雨无端妒守宫。 2. 玉镜台前倚惆怅,郎家不送荔枝红。 我们将逐句进行解析。 注释 - 矫羞十五:指的是少女十五岁时,开始懂得害羞,不愿意出门见人。 - 闭房栊:关闭门窗,指在家中休息。 - 风雨无端:没有任何理由,突然而来的风雨。 - 妒守宫:嫉妒之情像守宫(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
君居北井妾南沱 对面相看隔路多 须趁渔舟过急峡,还随乌翼上斜波 注释与赏析: -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思念。诗中通过“君”与“妾”的称呼展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由于地理原因导致的恋人难以相见的现实。 - “对面相看隔路多”描绘了两地相隔的遥远距离和无法相见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深切的孤独感。 - “须趁渔舟过急峡
注释与赏析: 1. 半月之前已立春,春光犹自隔河津。这句表达了立春的时间已经过了半个月,但是春天的气息仍然没有完全到来。这里的“半月之前”指的是立春的前半个月,而“春光犹自隔河津”则描绘了春天虽然已经到了,但还隔着一条河流的景象,意味着春天还没有完全到来。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对当前季节的留恋。 2. 漫言今夜须牢守,放着年光已七旬。这句表示虽然今夜是除夕夜,应该要严格遵守规则
注释: 癸未上巳,李子素直社城楼即事:在上巳这一天,李子(李德裕)清直官(官职名)正在社城楼上游览。 豫章诸郡彻胡笳,闽海犹然天一涯:江西的南昌等地都吹起胡人乐器(胡笳),但闽海一带依然像天一样辽阔。 三月风光临上巳,两京消息隔中华:三月里的风景美好,但与长安、东都洛阳相隔遥远。 登城预想鱼丽阵,入幕谁为燕子家:登上城墙,想象到当年楚汉争霸时韩信率军出奇制胜的战阵;进入幕府
在古代文学的宝库中,不乏诗人对时局的深切感悟与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荔枝叹三首》作为北宋时期苏轼的作品,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独特见解,更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以下是这首诗的分析: - 诗句释义: 1. 十八娘家粉黛残,玉肌罗帐泪阑干。 “十八娘”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女性或群体,她的容颜如花般凋零,象征着美丽而短暂的生命。她的肌肤如同细腻的罗帐
在古代诗词中,诗人常常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神奇。曹学佺的《皖口阻风二首》便是这样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佳作。 首句“风入天门吹欲开,马当虽险却奔回”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画卷。风从天门吹来,仿佛要打开那神秘的门户,而马当山则在这风的推动下显得险峻而又充满生机。这一句不仅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的力量,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二句“爰居欲避应何处
【注释】 今日:今天。 峰高云束腰:山峰耸立,云雾缭绕。束腰,环绕在腰间。 一掌:拳头。 朝来出门又如是:早晨出去时,又是这个样子。 侬:你。 好言郎:善解人意的好男子。 莫焦:不要着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与恋人离别的诗,通过描绘山高云低、山峰耸立、云雾缭绕的景象,以及早晨出门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恋人深深的思念和关切。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结合全诗,联系题目中给出的注释和关键词,进行具体分析。“微月斜阳影已低”意思是:微薄的月光斜照在已经落去的残阳之下,影子已经变得很低矮了。“霜风四起夕凄凄”意思是:寒冷的秋风刮起来的时候,傍晚显得十分凄凉。“乌生两翼不飞去,只在白门城上啼”意思是:乌鸦生出双翼但并不飞走,只在白门楼上哀鸣。“白门城上”是金陵城的别称。“乌”指乌鸦
诗句解析: 1. 词场领袖失三山 - “词场”指的是文学的竞技场,而“三山”则指代了徐兴公的三个重要的文学成就或地位。失去这样的领袖意味着失去了重要的支持与指导。 2. 所恨存亡一水间 - “存亡”在这里指的是生死,即生与死之间。这表达了诗人对徐兴公离世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无法继续得到徐兴公指导的遗憾。 3. 独抱玄真归洞府 - 这里的“玄真”可能指的是一种高深、神秘的知识或境界
以下是为您生成的金陵杂诗二首其二: ``` 朝出太平堤,逶迤芳草齐。 杨花飘作絮,触面使人迷。 ``` 逐句释义: 1. 朝出太平堤:早晨从太平堤出发。 2. 逶迤芳草齐:道路两旁的草地延绵不绝。 3. 杨花飘作絮:杨花随风飞舞,如同细软的棉絮。 4. 触面使人迷:杨花落在脸上,使人感到迷失。 译文: 清晨,我从太平堤出发,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路旁的草地一直延伸到天际。微风中,杨花轻轻飘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