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义
诗句原文:春动官桥雪未消,蹇驴随处探孤标。 译文:春天到来时,官桥上仍然覆盖着厚厚的积雪,蹇驴四处探寻。 关键词解释: 1. 春动官桥(官桥):官桥指的是古代官府建造的桥梁,通常具有重要的交通功能。春天来临后,天气逐渐回暖,冰雪开始融化,但仍有残留的积雪覆盖在官桥上,增添了几分静谧与冷清。 2. 雪未消:指官桥上的积雪仍未完全融化,仍保持着冬季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古朴的感觉。 3. 蹇驴
【注释】 1. 蓟门:指古时蓟州城。蓟州是明朝时期的重要军事要塞,位于今北京市的北部。 2. 几回:多次。 3. 三茅:山名,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南,因山势如屏,状似“三茅”而得名。相传为神仙所居之地,故又名神山。 4. 白云:指云彩。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与友人离别后,思念之情难以抑制而作。 首句“一自衔哀别蓟门”,点明自己与友人离别的原因。“衔哀”意为含着哀伤
【注释】 画竹二幅:指强德中为王维画的两幅竹画。清真:指高洁的品格。廦(wù,污秽)心性:指污浊的心性。廦,污浊。真节:即真气,指正直的节气。 【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王维的《画竹》诗和其画中的竹子的。首句“此君标格本清真”,意思是说这幅画中的竹子,它本身的品质就是清真的。第二句“惯历风霜不受尘”,意思是说这竹子能够经历风吹雨打,却从来不沾染世俗的尘埃。第三、四句“愧我平生心性廦,爱渠真节日相亲
《菜为赵舍赋二首》是明朝诗人曹义的作品。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释义、翻译和赏析: 1. 原文与译文: - 《菜为赵舍赋二首》其一首:众欲嗜膏梁,宁知此味长。惟甘淡薄者,始厌大官羊。 - 译文:众人都渴望美味佳肴,却不知道这清淡的味道才是最长久的享受。只有那些甘于淡泊的人,才开始厌恶那些油腻的大餐。 - 注释:此味,指清淡的食物味道;膏梁,指美味佳肴;甘淡薄者,指甘于淡泊的人。 - 赏析
注释: 白鸥在江上自由来往,就像小船一样,非常熟练,因此一点也不惊扰。 船桨划破江水,发出急响,烟雾笼罩的江面上,树影显得模糊不清。 沙鸥好像有认识我,它们在船边来回飞翔。 赏析: 首联“白鸥来往随舟似驯熟而不惊故云”是说白鸥在江上自由来往,就像小船一样,非常熟练,因此一点也不惊扰。这里的“白鸥”和“舟”,都是诗人眼中的自然物,诗人通过观察,发现白鸥对船已经熟悉,所以并不惊扰。这种观察和描写
雪压冰枝冷不禁 寒香素影傍琼林 追思东阁清吟夜 月到纱窗玉漏深
忆味道二首 一、吟怀转寂寥,小窗孤烛夜 自分袂后,吟诵之情渐觉空落。独坐于小窗之下,映入眼帘的仅是那摇曳的烛光与窗外潇潇细雨,心中不禁泛起阵阵寂寥之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言语皆显得多余。此情此景,恰似古诗中描绘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这寂静的夜晚,诗人的心随着雨声滴答,渐渐沉寂下来,仿佛整个世界都与他隔离,只有这孤灯与细雨作伴。 二、忍听雨潇潇,小窗孤烛夜 在孤寂的夜晚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及情感的理解和把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要求考生对诗句进行逐句释义并写出翻译。“四月十九日过骊山访高味道弟侄各以扇索诗随景物走笔答之”,意思是:在农历四月十九日这天,作者去骊山拜访高味道的弟弟高仁师侄子等人,每个人用手中的扇子来索要诗作,作者就随着眼前的景物随手写下了这首诗。“宇宙无古今,人心异今古
蒲萄为许信赋 西风窗户晚飕飕,架上蒲萄已熟秋。 细数不过三十颗,争如一斗慱凉州。 注释: 蒲葡为许信赋 西风:秋风。飕飕:形容秋风声。 架上:葡萄架。 熟:指葡萄成熟了。 秋:秋季。 细数:仔细数。 不过:不值(一斗)。 三十颗:三斗。 争如:哪里比得上。 一斗:一斗的量。 慱:博取,这里是指赢得。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送别》诗中的一部分,全诗如下: 西风卷地白草折,胡马依边草。
【注释】兰:这里指兰花。萧艾:两种草,这里泛指杂草。 【赏析】诗人通过写兰与蒿的对比,表现了兰花的高洁品格和不屈精神。首句“不同萧艾”,突出了兰花的高洁、幽雅;次句“托根在空谷”,说明兰花生长的环境十分贫瘠。然而,正是这样的环境,使兰花能够茁壮成长,并开花结果,显示出它不凡的生命力。三、四两句进一步写出了兰花的特点:“花开人不知,风前自芬馥。”兰花不为人知,但它却能在微风中散发出阵阵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