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义
重阳节,又称为“登高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举行。此日,人们通常会赏菊、饮菊花酒,以纪念中国古代的诗人陶渊明。在明代曹义的《重九前二日思孟老亲送酒口号以答其意》中,作者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秋日景象,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下面是诗句: 1. 节近重阳菊未开:描述重阳节临近,但菊花尚未盛开的景象。这里“节近”指的是重阳节即将到来
【注释】 病起:生病后痊愈。筠窗:竹编的窗户,这里指小窗。伤怀:伤悲。支颐:用手托住颊。红如锦:形容芙蓉花鲜艳如锦绣。老却:使……衰老。秋光:秋天的景色。不知:不知道。 【赏析】 这首五绝写诗人因疾病初愈,在小窗下默坐沉思时所见到的景象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诗中以“伤怀”为线索,从病愈到看到芙蓉花,由芙蓉花想到秋天的景色,最后又想到自己年纪渐长而青春不再。 首句“病起筠窗九月时”,交代了时间、季节
孤根几许托巅崖,个个疏花映水开。 忆得罗浮明月夜,梦中疑是玉人来。 诗句翻译与注释: - “孤根几许托巅崖” - “孤根”指的是梅花的单独根茎,“几许”表达数量不多,“托巅崖”则形象地描绘了梅花在高耸的岩石上孤独生长的景象。此句通过描述梅花的生长位置和形态,营造了一种孤傲、坚强的氛围。 - “个个疏花映水开” - “个个”强调每朵梅花的独特性,“疏花”意味着梅花稀疏而开放
【注释】 (1)翛翛凤尾拂云长:形容竹叶的飘动,仿佛有凤尾一样。翛翛,形容风声;拂云长,形容风吹过竹林时,竹叶随风飘舞的样子。 (2)翠色凉阴护石床:翠绿的颜色,清凉的荫凉,保护着石头做成的床榻。 (3)午醉醒来心似水:中午喝醉了酒,醒来之后心情像流水一样宁静。午,正午的时候,指喝酒喝得差不多的时间。 (4)恍疑清兴落潇湘:恍惚间觉得这清新幽雅的兴致像是从潇湘地区飞落而来。潇湘,泛指湖南一带
【注解】 齐王堂:指汉宣帝刘询(齐王)的庙堂。 牧竖:放牧的奴仆。 扣角歌:古时民间以角击鼓为歌,此指歌唱《短歌行》。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题下有“画牛”二字,是说画的是牛。全诗四句,前两句写自己不敢进入齐王庙堂,只能随从一名牧童,经过烟雾缭绕的山林;后两句写朝廷中贤俊之人都得到了重用,而自己又有什么资格去唱歌呢? “怕向齐王堂下过”,意思是说不敢进庙堂。齐王庙在京城长安,作者因避权贵嫌疑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和语言表达艺术能力。赏析诗句时要注意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注意从全诗着眼,逐句进行分析,指出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同时要关注注释中提示的有关重点字词,如“玉署”,指代朝廷。“莫留”,是不要留下。“展卷”,打开书卷;“题诗”,在卷上题写。“一重云树”,指连绵不绝的山峦;“一重愁”,指重重的愁苦(指离别之痛)。“嗟”是叹惜的意思。 【答案】
《为强德中题菊二首·其一》是明代诗人曹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诗句释义: “百般红紫尽离披”:各种色彩鲜艳的花朵都已经凋零,只剩下我孤独地开放。 “独有黄花晚节奇”:唯独这黄色菊花,在暮秋时节展现出独特的风采。 - 译文: 无数色彩鲜艳的花朵都已凋零,只有那黄菊在深秋依然独自绽放,它展示了与众不同的高洁品质。 我多次醉倒,扶着筇竹杖行走吟咏
【注释】 1. 强德中:诗人的朋友。 译文: 2. 解组渊明鬓未霜,可怜三径渐荒凉。 3. 独馀晚节寒花在,几对清香醉夕阳。 赏析: 1. 首句“解组渊明鬓未霜”化用了陶渊明的典故,意思是说我的朋友像陶渊明一样,头发还没有变白就退隐了。这里用“解组”来形容自己离开官职、归隐田园,而“未霜”则暗示自己的年岁尚轻。 2. 次句“可怜三径渐荒凉”则是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生活的一种描绘
【注释】太史:指天文学家、星象家。奏客星:指在朝廷做官的人,这里指屈原。羊裘:古代儒生常着的皮衣。桐江(tónɡ jiānɡ):即桐江县,在今江西省清江市一带。 【赏析】这是一首题咏屈原的诗。全诗以“恩”、“逃”为关键词句,通过写屈原的遭际,抒发了作者对贤臣良将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首句“太史当年奏客星”,是说太史公曾上疏奏请汉武帝封禅泰山,但未被采纳。这里暗指屈原曾上书给怀王,劝他不要前往秦国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以及诗歌的思想情感的把握。作答时需要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句来分析。如“老鹤归来暮雪深”,是说诗人看见归山的老人像一只老鹤一样,在深雪中归来;“山童衣薄冷难禁”是说山童因为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寒冷的冬天里难以抵御寒冷而生病了;“先生独得梅花趣”,是说只有这位隐居者才能欣赏到梅花的情趣;“坐拥双肩费苦吟”,是说这位先生为了写出好诗,不得不花费很大的精力去苦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