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康
【解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是韩愈在任阳山县令时写给友人的。诗人在清溪之畔行走,最后抵达水边,看到一片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这里就是他的朋友韩杲家的所在,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行尽清溪到水涯”是全篇的首句。此句写诗人在清溪之畔行走,行至尽头,来到清溪的尽头。“好山环绕故人家”,这两句写诗人到达目的地后所见景象。“故人”,指韩杲的朋友,也就是诗人的朋友。“故人家”即诗人的朋友的家
译文: 在客路上为袁宗鲁的母亲作挽诗。我辜负了这红颜白发的岁月,她的生命和年岁都已走到了尽头。 她一生坚强如铁,百岁高龄时鬓发如丝。 遥望远方的山水无人能为她吊唁,只有我自己承受着苦雨酸风的折磨。 如果地下有先主(刘备)的话,我会将忠诚和全节托付给我的儿子。 注释: 1. 稿砧客路作长辞:在客旅之路上,我写下了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告别。 2. 孤负红颜与岁时:辜负了青春的美好和岁月的流转。 3
【注释】 春园:春天的园林。茶芽:茶叶嫩芽。柳眼:指柳叶,因柳枝细长,所以称其眼如柳叶。茶芽总未抽:指春天尚未到来。云意:天气阴沉的样子。叫寒鸠:指天冷时,鸠鸟鸣叫。辘轳(lù lú):井上汲水的木杠,也用来打水或提重物。罢转:停止转动。人踪静:人迹稀少。不是春天是晚秋:不是春天而是深秋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小诗,写于作者隐居的山中。首句“柳眼茶芽总未抽”是说柳树枝条细小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任河南府司功参军时。 “家书无雁到京迟”,是诗人自伤客中,不能寄书报弟的情景。“家书”即指妻子寄来的书信,而信上又没有鸿雁的踪迹,可见家人久未通信了。“两月沉疴近始知”是说自己有病,已有两个月的时间。“沉疴”是指重病,“两月”是虚数,言久矣。“莫是劳心思远客”,“莫是”意思是“莫非”,“劳心”即劳思,谓思念远方的家人。“劳思”意即忧思,这里指忧思弟弟的病
【解析】 这是一首写思乡的七绝。“一纸相思托便鳞”,是说将思念之情寄托在飞鸿身上,飞向远方的亲人,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客乡人寄故乡人”,是说自己身处他乡,思念着家乡的亲人。“看花深忆山中乐”,是说看到花开时,想起在山中快乐的生活。“只恐归迟不见春”,是说自己担心回家晚了,不能看到春天的到来。这首诗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答案】 示例:寄海上韩杲(其一) 一纸相思托便鳞,客乡人寄故乡人。
【解析】 “名花不入小家园”意思是:名贵的牡丹花儿,不能进入小园。“岁岁花时沸管弦”意思是:每年到了花开的季节,都热闹非凡。“只恐春风容易过”意思是:只怕这和煦的春风很快就吹过了,“邻翁耕作种瓜田”是说邻家的老翁正在田间耕作,种瓜。 【答案】 译文:名贵的牡丹花儿,不能进入小园,每年一到花开的时候,都热闹非凡。但怕这和煦的春风很快就吹过了,邻家的老翁正在田间耕作,种瓜。赏析:此诗描写了牡丹盛开时
题:静室 饥采松苓渴饮泉,静中最喜日如年。 衣冠不接闲宾客,只向诗书接圣贤。 注释: 饥采松苓渴饮水,在安静的环境中最喜欢日子过得很慢,仿佛一年就像一天。 衣冠不接闲宾客,只是与诗书和古代的圣贤为伴。 赏析: “饥采松苓渴饮泉,静中最喜日如年。”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寂静的环境下对时间的感受。他饿着肚子采摘松果,渴着水喝,但内心却十分满足。因为在这个安静的环境中,他能够真正享受每一天的生活
【注释】 静室:书房。自分:自觉、自认。长安:古都名,今陕西省西安市,这里指京城。 【赏析】 此诗写诗人归隐后的心态。前两句写“静中”所见,后两句写“静中”所思。首句“静中风月静中身”,是说在宁静的环境中,诗人心境也变得十分清静。次句“不见长安市上尘”,是说自己远离了繁华的都城,连一点尘世的烦恼都没有了。第三句“自分封侯无骨相”,诗人觉得自己没有封侯的福分,就像骨头一样脆弱无用
【注释】 1. 洪彦章:即洪皓,北宋大臣。因金人入寇,被贬至岭南,后遇赦北归。 2. 括苍:山名。在浙江丽水市境内。 3. 落尽红颜渐白头:意喻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 4. 别郤江湖风浪险:指远离家乡的江湖生活充满风险和挑战。 5. 扁舟归去入安流:意喻平安地回到家乡。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洪皓晚年归隐的祝福与期许。首句“壮年游宦”即指年轻时期为官
【注释】 东家:指东邻的人家。歌舞:指唱歌跳舞,泛指娱乐活动。隔花阴:隔着花丛。一:数词。指一本。隐君子:有才德而不遇的男子。一编:《汉书》中“一尺布,尚堪十夫耕;一斗粟,尚当十夫耕”一句,后来多以之比喻书。心:指儒家的心性修养之道。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上描绘的是诗人在西溪的书舍读书时所见到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首句点明读书处是西溪书舍,次句写西溪书舍周围景物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