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淳
扬子桥是扬州市的一个重要地标,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下面将根据提供的诗句内容,逐句进行翻译、注释以及赏析: 1. 诗句原文: 白浪迎船走玉龙,船头人听广陵钟。 朱帘寂寞琼花落,二十四桥空碧峰。 2. 诗句翻译: 波浪轻拍小船如同玉龙游走,船头的人们倾听着广陵的钟声。 朱色窗帘下寂寞飘落着琼花花瓣,二十四桥显得更加空寂如碧峰独立。 3. 诗意解析: - “白浪迎船走玉龙”
送一斋公子还凤阳四首 绿浪轻帆潮热后,白云归路雁啼时。 望来鞭影旗亭暮,吟过滁州几首诗。 注释: - 绿浪轻帆潮热后:描述了船只在绿波中行驶,潮水退后留下的痕迹。 - 白云归路雁啼时:比喻一斋公子的归来就像大雁归巢一般自然而和谐。 - 望来鞭影旗亭暮:描绘了等待的场景和夕阳下的身影,暗示着期待与离别之情。 - 吟过滁州几首诗:表示一斋公子在离开滁州期间创作了许多诗歌。 赏析:
和公相舟行即事韵 水面吴歌接楚歌,歌声不似水声多。 卸帆摇櫓过湖去,一路秋香生晚荷。 注释: 和公相舟行即事韵:与公相(指王公或宰相)一同乘船游玩时即兴作诗。 水面吴歌接楚歌,歌声不似水声多。 注释:在水面上传来吴地的歌声响起,与楚国的歌谣相互交织,但歌声似乎不如江水的声音悠扬动听。 卸帆摇櫓过湖去,一路秋香生晚荷。 注释:解开船帆,划桨摇橹,渡过湖泊,一路上都是秋天的香气,荷花盛开到了晚秋。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访友”为线索,描绘了诗人在炎炎夏日去拜访朋友的场景。首两句“触热访君池上宅,草屋竹篱新板扉”写诗人到朋友的住处,看到朋友家简陋清贫,生活简朴,用草屋、竹篱和新的门扇等来表现友人生活的艰辛。第三句“黄尘扑面日卓午”写天气炎热,尘土滚滚,太阳正高照,突出了诗人访友的时间,时间是炎热的中午,这两句写景,为下文写人做铺垫
注释:在公府上,日长的夜晚,我坐着议论思考。羽扇微风,虎帐垂下。 望见石枰斜点笔,不知诗句要怀想谁。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公府上夜深时创作的。首句"日长公府坐论思",写诗人在公府上日夜苦读,对国家大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第二句"羽扇风清虎帐垂"描绘了诗人坐在书房里,手持羽扇,窗外风清月白,虎帐下垂,表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然后第三句"望见石枰斜点笔,不知诗句欲怀谁",诗人望着石枰上斜斜落下的墨迹
注释:与公子一同乘坐楼船游览玉京,独自骑在马上返回濠城。太阳西斜,烟雾朦胧,山峦如画,长江南北,我与他都有一段深厚的情感。 赏析:此诗为送别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同游的好友的不舍之情。首句“同泛楼船上玉京”写出了诗人与公子一同乘坐楼船游览玉京的欢乐场景;第二句“独骑归马向濠城”则表现了诗人独自骑马返回濠城的落寞心情;第三句“日斜烟淡山如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自濠抵邳杂诗四首其三“山石支桥险似梯,下窥流水净无泥”。这首诗的译文可以表达为:山石搭建的桥梁崎岖险峻,仿佛梯子一般;向下望去,清澈的流水洁净无暇,没有一丝污泥。接下来是对该诗句的赏析: 1. 语言风格:唐之淳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富有画面感,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 2.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山水之间的互动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注释】 自濠抵邳:从濠州到邳州。濠州,地名。 宿莽间:长满野草的田间。 长亭小店:古代设在路旁供行人歇脚住宿的亭子和小店。长亭,旧指驿传,是古代传递公文的站所,也指长途旅途中中途设置的供休息的亭舍。店,指旅店、客店。 未识:不认识。 先:引导。虹:彩虹。山:这里指山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由濠州出发,沿着乡村小路向前进发的旅客途中所见景物的图景。诗的前二句写沿途风景,后二句写旅人的感受
诗句原文: 齐云楼上大飞沙,楚国祠前箭似麻。 事业总随流水去,空馀人唱石榴花。 注释: - 齐云楼: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故居。白居易曾在此创作《琵琶行》等名篇。 - 楚国祠:楚国是指春秋时期的国家,位于今天的湖南省长沙附近。祠堂可能是纪念楚国的先贤或英雄,如屈原等。 - 箭似麻:形容箭矢密集如同麻线般排列,常用来比喻事物众多或密集。 - 流水去:比喻事业或时光流逝
淮上七夕遇雨 雨雨风风淮上城,水禽山叶送秋声。 可怜今夜星桥月,不著清光照客情。 注释:淮上的天气又闷又热,像打雷一样。天空中飘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风刮得呼呼地响。城外的水禽和山上的树叶都发出凄凉的声音,似乎在为人们送行。可惜今夜天上没有月亮,不能照我回家。 赏析:此诗描写了作者在淮城七夕节时遭遇雨天的情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