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之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意、把握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赏析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逐句分析。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诗歌中的关键字来理解作者的情感。 本诗首二句,写诗人郊游时所见之景。“野水”点出季节是春天,“连天阔”描绘江面辽阔。三
年何处客,昨夜独归船。 注释:几年来漂泊无定的游子身在何处?昨天晚上独自乘船返回家乡。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思乡之情的古诗。首句“数年何处客”表达了诗人多年来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生活状态;次句“昨夜独归船”则描绘了诗人昨夜归来的情景,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注释 我见无夷途:我没有看到平坦的道路。 所以庞德公:所以,我想起了庞德公(庞德公是三国时荆州牧刘表的谋士)。 车不向此驱:马车也不往这里赶。 斜阳挂林杪:西下的斜阳照在树梢上。 野花续春馀:野花在春天快要结束时才绽放。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作者情怀的诗。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道路的感慨。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注释】 戍归词:从军归来的妻子思念远征在外的丈夫时所作的词。 君去无还期(一作“妾思无已时”):你离开后没有回期的希望。(即无法回来。) 军中(一作“征人”):指出征的人。女子在军中,是违反军令的。 补征衣:给出征者缝补衣服,表示慰问。 云中危:指云中的天险。 贤王:指唐太宗李世民,当时任尚书令,与房玄龄并称“贤相”。他为平定刘武周起兵而亲率大军北进。 有泪不敢垂(一作“恐伤老姑心”)
《兰溪道中》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1. 朝买兰溪船,暮泊香头市:早晨购买兰溪的船只,傍晚停泊在香头市。这里描绘了诗人清晨离开家乡,夜晚到达目的地的情景。 2. 如何十月天,复此连夜雨:为何十月天还下着连夜雨?表达了诗人对于天气变化的无奈和感慨。 3. 朔风寒似铁,晓色暗如土:朔风寒冷如铁,黎明时天色暗淡如同泥土。这里描述了冬日里刺骨的寒风和昏暗的天空
放翁有五更读书示子诗予亦次韵 【注释】1.《五更读书示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儿子勤奋读书的期望。2.次韵:按照前人的诗词体裁、韵律进行创作。 秋风蟋蟀床下鸣,茅茨耿耿秋灯明。 【注释】1.茅茨:草屋顶。2.耿耿:明亮的样子。 老夫掩卷发深喟,起视河汉初参横。 【注释】1.参横:北斗七星中天枢星和天璇星的位置,在古代用来表示时间。2.喟:叹息。 世人饮食几知味,眼底古今复泾渭。 【注释】1.泾渭
孟宗祠下竹依然,借得空房竹树边。 贫寺少逢僧过夏,远乡多是客经年。 倩人汲水时煎茗,就佛分灯夜照眠。 家信不来心欲断,明朝又买汉阳船。 诗句注释与赏析: - 孟宗祠下竹依然:此处提到的“孟宗祠”可能与古代的孝子孟宗有关,而“竹依然”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一自然景观的怀旧与情感寄托。 - 借得空房竹树边:诗人利用寺庙周围的竹林和树木作为临时住所,反映出旅途中的艰辛与简朴。 - 贫寺少逢僧过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分析诗句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武昌怀古”是全诗的首联,写诗人在武昌城楼上极目远眺,只见一片荒凉的平地送走了夕阳余晖。六朝时这里曾是繁华之地,如今却依然荒凉,可见当年战乱之惨;而那周郎、庾信等人也都已不在人世,只有秋风秋月依旧。此句为全诗定下了沉痛哀惋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哭赵东阁》诗,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情感。 第一句“秋风惨欲割”,描绘了秋风的凄厉景象,好像要切割一切似的,表达了诗人对赵东阁的深深哀思。 第二句“秋月明不发”,则描绘了秋夜的明月,明亮却无法照亮黑暗,暗示了赵东阁生前的清高和孤傲。 第三句“谁令声名高”,质问了是谁使得赵东阁声名鹊起,也暗示了赵东阁的不幸命运。 第四句“竟使寿命折”
注释: 1. 然上人还松台:然而,我的好友回到了松树下的住所。 2. 白头宁俯仰:我的头发已白,但依然可以自如地左右看视。 3. 自觉住山非:我自觉住在这座山上并不适宜。 4. 旧业双松在:我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松树。 5. 初秋一锡归:初秋时节,他回到了家乡。 6. 从人借茶具:他从别人那里借用了一些茶具。 7. 就日补寒衣:趁着阳光正好,修补了冬天的衣物。 8. 不见新诗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