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宰
江南弄一曲,山长楚水遥。 江边杨柳树,谁系木兰桡? 译文: 江南的一曲音乐飘荡,远处的山峦和楚水的界限模糊不清。 在江边的杨柳树下,有谁会把木兰桨轻轻系住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江南的水乡风光描绘得栩栩如生。诗中的"一曲江南弄"和"山长楚水遥"都展现了江南特有的柔美和深远,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好的环境中。 “江边杨柳树”一句
注释:双松树含着古老的色泽,红叶树木已经先于秋天凋零。百顷风潭非常清净,只有我独自泛舟。 赏析:此诗描写了作者在秋日的湖光山色中,乘船漫游的情景。首句写“双松”,点明季节。次句以“红”字烘托“古”字,突出了景物的特征,也暗示诗人心境的高远闲淡。三、四两句写游兴不减,意趣盎然。最后一句是全篇的主旨所在,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独往独来的情怀
注释:清晨的天空布满云气,显得苍茫无边。到了秋天,草木渐渐枯黄。彩虹般的旗帜降落在南岸,原来这是楚襄王的使者所乘之舟。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楚襄王遣使者来吊祭屈原表示怀念之情的一首和韵之作。诗中描写了楚襄王派使者来吊唁的情景,以及楚地秋深草木凋敝的景象。诗人运用想象,将使者的船比作“霓旌”,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楚国衰亡的惋惜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赏析】 这是一首清新秀丽的写景小诗,描绘了采菱姑娘在傍晚时分采芙蓉的情景。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平仄相间,韵律协调,读起来朗朗上口。 第一句“落日浣纱渚”,点出时令是暮春时节。诗人选取了一个典型的场景:夕阳西下,天边红霞映衬着江面,波光粼粼,岸边绿柳垂丝,几只白鹭或立或飞,一派江南水乡的风光。 第二句“菱歌唱晚风”,则是以声写景,形象生动。“唱”字用得新颖别致,既写出了菱叶随风摇曳发出沙沙声
采菱曲 溪上采莲女,秋波照晚妆。 心如莲子苦,情似藕丝长。 注释: 1. 溪上采莲女 - 描述的是在河边采莲的女子。 2. 秋波 - 形容女子的眼神清澈明亮,像秋天的水波一样美丽。 3. 照晚妆 - 暗示女子在傍晚时分才起床准备化妆,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 4. 心如莲子苦 - 比喻女子的内心如同莲子一般苦涩,可能是因为她对爱情的期待或对某种情感的无奈。 5. 情似藕丝长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第一句“霁日檐牙落”中“霁日”,是雨过天晴之意;“檐牙”,即屋檐。“霁日檐牙落”,意思是在晴朗的天气里,屋檐上的冰霜融化了。“霁”,意为雨雪停止,转晴。第二句“光风瓦上生”中“光风”,指暖和的风。“瓦上生”,是说瓦上长出了新芽。“光风”,指温暖、温和的春风。 第三四句“草晴跳蚱蜢”,“花暖困狸狌”。“草晴”是指春草萌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综合鉴赏能力。此题属于综合考核型选择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分析“晓起”诗,先写出诗句,再分析译文和注释,最后赏析即可。 首句写晨光初照,野旷天高,江水澄澈如镜,夜气未消,残月悬空;次句写大星翻动如玉斗,落月坠入金盆。诗人以“发”“存”“翻”“堕”等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三、四两句写日出而山不显,月升而水不留,这是自然规律
【注释】砧:捣衣石。亮月:明亮的月光。君:这里指你。素心:纯白的心灵,比喻忠贞之心。 【赏析】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听到砧声而引起的感慨。砧,即捣衣石,是古代妇女在秋夜捣练时所击的乐器,声音凄切哀怨;亮月,指皎洁的月亮,也暗喻自己的清白之志。这两句诗表面上看似写景,实际上却是通过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感情。诗人听到砧声,联想到自己不能及时为亲人缝制寒衣,内心十分痛苦。亮月高悬,照亮了高梧树
【注释】 采菱曲:乐府旧题。本诗是一首民歌,写一位女子对爱人的深情厚意。 妾心花下藕:女子的心如荷花下的藕一样,纯洁、坚贞。 节节是秋霜:比喻女子的心象秋天一样,经受不住生活的磨难。 【赏析】 以荷叶为佩饰,芙蓉制衣裳,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和纯洁。她把自己的一片痴情深深地寄托在恋人的身上,愿为他守节操,不屈从于任何诱惑。但诗人又通过“节节是秋霜”来暗示,女子的心经不起任何风浪
注释:夜晚停靠在西港,绿色的树木像韦曲一样茂密;清澈的江水仿佛谢家。温暖云朵中栖息着燕子,清冷露珠沾湿了梨花。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夜景。首句“绿树如韦曲”采用了比喻手法,韦曲是长安的一个地名,用来形容树木茂密,绿意盎然。接着两句“澄江似谢家”则是进一步形容江水的清澈透明,宛如谢家(谢灵运)的家园一般。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