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宰
【注释】 山下:指韩伯时居处附近的山。韭苗:一种蔬菜,即韭菜。几畦:几畦地。幽栖:隐逸的居所。差差:形容刀锋细而利。翠绶:绿色的丝带,这里借指韭菜叶。若若:形容青葱的样子。堂上燕:指在官署中任职的官宦之家。杜陵:指杜甫的故居,位于长安城南,靠近少陵原。灯前题:指在灯下作诗。尊中有酒为君酌:意思是你喝的酒里也有我的一片心意。别怀:别离时的情怀。东复西:东去和西去。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秋江晚渡 落日归棹缓,沧江秋思加。双鳞上荷叶,一雁下蘋花。 注释:落日,指傍晚的太阳,也形容时光易逝。归棹,指回家的船桨。沧江,泛指江河、江湖。双鳞,比喻水鸟的两翼。上荷叶,在荷叶上休息。一雁,比喻候鸟。下蘋花,落在水边或草丛中的野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哀愁的秋江晚景。诗人以夕阳和沧江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哀愁的秋江晚景。 首句“落日归棹缓”,通过描绘夕阳西下时
【注释】 承制:代皇帝起草文书,发布命令。日本:指我国古时对外国的称呼。扶桑:神话中日出处名。这里代指日本国。大瀛:大海。进来画扇:即进献画扇。丹青:绘画用的颜料,借指绘画。欲穷:想要穷尽。王会:指天子的聚会,泛指南方各国的使节来京朝拜天子的聚会。溯:逆流而上。南风:指南方的风气。帝京:指京都。玉帛:古代帝王赠送给诸侯的礼物。喜瞻:高兴地观看。周礼乐:周朝的音乐、礼仪。汉仪刑:汉朝的礼仪制度
题毗墟寺临清轩 一室空明压镜天,不须杯渡竟逃禅。 水光入户屋高下,人影落波身后先。 卜筑近连湖上宅,过门长见雪中船。 每闻避地多佳客,曾道归来有赋篇。 注释: 1. 毗墟寺:寺庙名。毗墟,地名。2. 清轩:清凉的窗户或阳台。3. 一室空明:室内明亮空旷。4. 压镜天:映照在镜子里的天空。5. 不须杯渡:不必饮酒渡过(酒杯)。6. 竟逃禅:彻底摆脱了对佛教的依赖。7. 水光:水光倒影。8. 入户
注释:在春天的时候,老农结束了一天的耕作,此时夕阳西下。晚霞中的溪水边,一群小牧童正在放牛回家,他们的歌声清脆悦耳。夕阳之下,牧童吹着笛子,那声音比农夫唱歌还要动听。 赏析: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画面,通过对比诗人的“耕”与牧儿的“牧”,表现了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品质。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夕阳下的牧童比作是会吹笛的“饭牛”,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
诗句释义与译文 第1句:天台东掖倚层关,卓锡西林列翠环。 注释: - "天台" 指的是中国浙江省的一座山峰,常被视作中国佛教文化的象征。 - "东掖" 是古代宫殿中的东面门,象征权威或重要。 - "倚层关" 描述山峦层层叠叠,高耸入云。 - "卓锡" 是一种佛教仪式,信徒将佛像放在高处以示崇敬。 - "西林" 是指西边的树林,可能是一个地名或特定区域。 - "列翠环" 形容树木环绕的景象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毗墟寺时即兴之作。毗墟寺在今江苏扬州西北,临清桥为隋炀帝大业年间所建。 “寺下清江一镜开”:毗墟寺下的清水江面,像一面镜子一样地展开。 “天光云影见亭台”:天空的光线和云朵的影子映入亭台之中。 “南湖杨柳酒船去,西塞桃花渔唱来”:从南湖边垂柳依依的杨柳村,乘着酒船而去;从西塞山一带盛开的桃花源中,传来了渔夫的歌声。 “渺渺鱼龙俱出没”:在江水中,时而出现鱼鳖,时而露出龙蛇。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听竹轩中静听自然之声的意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首句“衡门深闭人不到”,描绘了听竹轩的深幽与宁静。“衡门”指的是简陋的门楼,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深闭”则表示隐居生活。这句诗通过“人不到”来表现听竹轩的环境清幽,没有世俗的干扰,只有自然的声响。这里的“天籁萧萧枕簟凉”则是对听竹轩环境的具体描写。枕头和席子都因秋天的凉风而变得凉爽,这反映了秋夜的清冷。
【注释】: 题陈文玉听雨轩:题,题写、作诗。陈,人名。文玉,即陈文玉。听雨轩,陈文玉的书斋名。西轩听雨知何处,风雨年年过雁双。 西轩:指书斋。西轩听雨,指在书房中听雨。 知何处:不知在什么地方。 风雨年年过雁双:每年风雨来临,大雁成双结对地飞来。 高枕凉秋梧叶井,短笺深夜杏花窗。 高枕:高枕无忧,指心情宁静。 凉秋:凉爽的秋季。 梧叶井:井边梧桐树。 短笺:书信,信笺。深夜:深夜时分。 杏花窗外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通过描绘西园春韭的种植、采摘过程,表达了作者对韩伯时剪韭轩主人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真意切,生动地反映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感情。 【答案】 译文:西园里春天的韭菜和台阶一样平齐,留客人在西轩中夜不闭户。老朋友从他乡来,今天又来了;早畦摘尽晚畦青。每想起海内都是兄弟,相对花前几醉几醒。我也喜爱你那乔木高耸,黄鸟嘤嘤把杯听。赏析:首句“西园春韭与阶平”点明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