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扶桑接大瀛,进来画扇妙丹青。
欲穷沧海归王会,先溯南风入帝京。
玉帛喜瞻周礼乐,衣冠已识汉仪刑。
九重垂拱开皇极,天下同文万国宁。
【注释】
承制:代皇帝起草文书,发布命令。日本:指我国古时对外国的称呼。扶桑:神话中日出处名。这里代指日本国。大瀛:大海。进来画扇:即进献画扇。丹青:绘画用的颜料,借指绘画。欲穷:想要穷尽。王会:指天子的聚会,泛指南方各国的使节来京朝拜天子的聚会。溯:逆流而上。南风:指南方的风气。帝京:指京都。玉帛:古代帝王赠送给诸侯的礼物。喜瞻:高兴地观看。周礼乐:周朝的音乐、礼仪。汉仪刑:汉朝的礼仪制度。九重:指皇宫,九重门。垂拱:垂衣拱手,形容皇帝不干预政事。开皇极:开创治理天下的根本法则。万国宁:使万国都安宁。
【赏析】
此诗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遣送日本使臣回国而作。当时日本派了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诗人以诗答谢,盛赞日本的学问和友好,并希望两国友好往来,共同进步。
前四句写日本使臣入唐的盛况。首联写日本使者远渡重洋,来到长安。“扶桑”,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指日本。接大瀛,即接上大海。“进来”,谓进入唐朝境内。“进来画扇妙丹青”,意谓日本使者携来的画扇精美绝伦,令人赞赏。“丹青”,即绘画。这句说日本使者把画艺带到长安。次联写日本使臣归国时的盛况。“欲穷”二字写出了日本使者归国之殷切心情。沧海,指东海。王会,即诸侯大会,这里泛指诸侯朝见天子的盛会。“先溯南风入帝京”,谓日本使臣乘着南行之风,顺风扬帆,直入长安。南风,指南方的风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日本使臣乘船顺风而来,到了长安后要参加诸侯大会。“先溯”,即顺风而行之意。“帝京”,长安古称。这两句说:日本使臣乘船顺风而至,到了长安后就要去参加诸侯大会。
三联写日本使臣在长安受到的款待。首联写日本使臣在长安受到的款待。“玉帛”,指贡品。“喜瞻”,指高兴的观赏。“周礼乐”,泛指音乐舞蹈。“周礼”,指《周礼》,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典章制度史。“汉仪”,指汉代的礼仪制度。“汉仪刑”,指汉代的礼制规范。这两句说日本使臣看到唐朝的音乐舞蹈十分美好,高兴得不得了。“垂拱”,指垂衣拱手,比喻皇帝不亲自处理政事。“开皇极”,开创治理天下的根本法则。这两句说日本使臣看到唐朝皇帝不亲自处理政事,却能开创治理天下的根本法则。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
后二句写日本使臣归国的盛况。尾联写日本使臣归国后的盛况。“九重”,指皇宫,这里指朝廷。“垂拱”,指垂衣拱手,比喻皇帝不亲自处理政事。“开皇极”,开创治理天下的根本法则。“天下同文”,意即天下各国文字相同。“万国”,泛指各国。这两句说,日本诸国都归服于大唐,天下各国的文字相同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日本诸国都归服于中国,天下各国的文字相同了。
这首诗用词简练,语言通俗,叙事简洁明快,表达了作者对日本使臣的热烈欢迎及对两国友好往来的期望,体现了唐代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