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气晓苍茫,秋深草木黄。
霓旌下南浦,云是楚襄王。
注释:清晨的天空布满云气,显得苍茫无边。到了秋天,草木渐渐枯黄。彩虹般的旗帜降落在南岸,原来这是楚襄王的使者所乘之舟。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楚襄王遣使者来吊祭屈原表示怀念之情的一首和韵之作。诗中描写了楚襄王派使者来吊唁的情景,以及楚地秋深草木凋敝的景象。诗人运用想象,将使者的船比作“霓旌”,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楚国衰亡的惋惜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云气晓苍茫,秋深草木黄。
霓旌下南浦,云是楚襄王。
注释:清晨的天空布满云气,显得苍茫无边。到了秋天,草木渐渐枯黄。彩虹般的旗帜降落在南岸,原来这是楚襄王的使者所乘之舟。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楚襄王遣使者来吊祭屈原表示怀念之情的一首和韵之作。诗中描写了楚襄王派使者来吊唁的情景,以及楚地秋深草木凋敝的景象。诗人运用想象,将使者的船比作“霓旌”,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楚国衰亡的惋惜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题画梅和王山农韵》是一首充满艺术美感的元末明初时期的作品,由著名诗人钱宰所作。下面是对其诗句及翻译、注释和赏析: 1. 诗句原文与翻译: 江南春来白雪烂,落月横参夜将半。 这句表达了春天江南的景象,雪花覆盖大地,月亮高悬,暗示了夜晚将近结束时的宁静。 缟衣绰约如故人,踏飒梨云敧老干。 描述了一位穿着素净衣服的人(可能是作者自己)漫步在梨树下,显得风度翩翩。 北风猎猎天正寒,仿佛风节凭西阑。
《题李伯时仕女图·其一·妾心不忆交河冷,手冷难裁金剪刀》是元明之际著名的诗人钱宰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逐句解析这首诗: 1. 霜落黄梧: - “霜落”描绘了时间已经进入深秋,霜降时节的景象。 - “黄梧”可能指的是梧桐树或者梧桐叶被霜打后的样子,暗示着秋天的凉意和萧瑟。 2. 汉月高: - “汉月”可能指的是汉代时的月亮,也可能是对月光的一种比喻,如月光明亮、皎洁。 -
【译文】 当年我也曾游历过长江两岸,那时的雪霁后千峰矗立。 今天观赏画卷想起往昔游踪,只见万里江山入目清幽。 岷峨山冈曲折伸展,青城山巍峨高耸入云天。 东行至衡州走千里路,五老峰与石城、北固山遥相连接。 冰崖雪壑起伏连绵,日出之时光芒四射。 神光混茫元气浮扬,巨鳌奋起簸动乾坤轴。 云彩烂漫如秋空之云,浩瀚如大海之涛。 又似瑶台银阙在天上,皎洁明亮的月亮照耀夜空。 光辉回照中流江水
燕山八月,秋风劲吹,黄叶满地,秋意正浓。 蕃王朝辞诈马宴,秋天的马儿膘肥体壮,力量十足。 西风猎猎边城戍,秋风吹过边疆,士兵们在守卫着祖国。 小队旌旗打围去,一群骑兵骑着战马向远方疾驰而去。 英姿飒爽思奋扬,他们个个英姿勃发,斗志昂扬。 面如玉盘身倚树,他们的面容英俊,身材高大,宛如玉盘。 金羁朱缨玉腕骝,马匹披着华丽的鞍具,骏马奔腾。 紫貂兜鍪银鼠裘,战士们身着铠甲,头戴紫貂帽
这首诗的原文是: 黄梧井边雁南飞,万里玉关人未归。 孤灯捣练江南妇,霜落空阶臂酸楚。 寒衣何日到关西,敲断秋风石无语。 译文如下: 在黄梧井旁,大雁向南飞翔,而遥远的玉门关里却无人归来。 孤单地在夜晚点着油灯,缝制着北方的寒衣,那是南方的妻子,她的身体已经因为寒冷和思念而变得僵硬和疼痛。 什么时候才能把温暖的衣物送到我的身边?我敲打着秋风的石头,仿佛它能听懂我的心声,但石头只是沉默不语
方壶小隐 方壶之山,上有不死药,可以炼金丹。 注释:方壶,即方壶山,是传说中的仙境。 译文:方壶山上有不死药,可以用来炼制金丹。 赏析:诗中提到了“方壶之山”,这是诗人的家乡。在这首诗中,方壶山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成为了一个仙境。同时,诗人还提到了“不死药”和“金丹”,这是道家修炼成仙的重要药物。 乃在阆风之东、员峤之西,沧海每岸非人寰。 注释:阆风,即阆风山,位于四川奉节县。员峤
龙剑谣题延平剑去图 双龙剑,双飞几今古,乃是莫邪之夫、干将之妇。 龙和剑是一对,双剑一起飞翔了几千年。它们是莫邪的丈夫和干将的妻子。 金铁未流时,大冶交龙虎。 在金属未冶炼之前,大冶炉中交相盘旋着青龙和白虎。 铸得龙泉及太阿,光怪或分终复聚。 炼制出龙泉剑和太阿剑,它们的光辉怪异有时分开有时聚合。 自从丰泽斩秦妖,鸿门翼楚舞。 自从丰泽之战斩杀了秦国的妖怪,鸿门宴上楚霸王舞剑助兴。 三侯歌其雄
以下是对这首诗《山峡图》的逐句释义和译文,包括必要的关键词注释以及最后的赏析: 1.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大江水落岷峨西:指岷江的水退去,露出了西边的峨眉山。岷江发源于四川,流经成都平原后,向西蜿蜒进入山区。 - 三峡上与浮云齐:指巫峡、瞿塘峡和西陵峡,这三座峡谷的水位在雨季时甚至会与浮动的云朵相齐。三峡是指长江上游的三个峡谷,其中以巫峡最长,瞿塘峡最短。三峡之间,水流湍急,景色壮观。 -
豫让桥 春秋战国时期赵氏义士刺襄子传奇之地 1. 太行西古豫让桥 - 描述豫让桥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 介绍豫让桥在古代桥梁中重要性 - 讲述豫让桥与赵襄子故事关联 2. 马嘶不敢骄 - 叙述马嘶桥名由来及其象征意义 - 探讨马嘶形象对当地文化影响 - 分析马嘶桥在历史上独特地位 3. 黄云暗天雪欲飘 - 描写黄云天气对旅行者影响 - 描述雪景下桥梁景色美 - 探讨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融 4.
【诗句释义】: 云中两烈妇,风节何雄哉。 - 这两句描述了两位女性在战斗中的英勇行为和她们所表现出的高尚气节。 妇姑誓同死,军马倏已来。 - 描述两位女性决定一起牺牲,军队突然来袭的情景。 姑言我死命之遭,尔方年少不得逃。 - 妻子告诉丈夫她面临的死亡情况,而丈夫则表示自己年轻不能逃避。 欲自经,不得索,欲自刎,不得刀。 - 描述两人在绝境中无法使用任何工具自杀。 少妇潜致辞,不用刀与索
江南弄一曲,山长楚水遥。 江边杨柳树,谁系木兰桡? 译文: 江南的一曲音乐飘荡,远处的山峦和楚水的界限模糊不清。 在江边的杨柳树下,有谁会把木兰桨轻轻系住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江南的水乡风光描绘得栩栩如生。诗中的"一曲江南弄"和"山长楚水遥"都展现了江南特有的柔美和深远,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好的环境中。 “江边杨柳树”一句
【注释】 题画十三首: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组诗。共十三首,每首都有题目和内容。本篇是其中的第三首。 落日赤云西:太阳落到西边的赤色云彩上,天色渐渐暗下来。 青山照大溪:青山在明亮的月光下,映照在大溪的水面上。 草堂松树下:作者的草堂座落在松树丛生的小山脚下。 坐听鹁鸠啼:坐在松树下,静听着鹁鸠鸟的叫声。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在西南一带时所作。 “落日赤云西”四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本题中要求考生赏析诗句的表达效果,赏析时要结合诗句的意思和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第一句中的“云深”是说云雾密布,看不到楼阁。“见”字有看见之意。“楼阁”,指的是楼台和亭阁,指建筑。“堕”,坠落。“青鸾”,神话传说里的一种神鸟,这里借指楼阁、亭阁等建筑物。
江水去悠悠,籧篨抱莫愁。 白头垂钓者,疑是渭滨叟。 诗句翻译 - “江水去悠悠”:描述了江水的流动,给人一种宽广和深远的感觉。 - “籧篨抱莫愁”:籧篨是一种古代的乐器,这里的使用可能是为了增加诗意和画面感。 - “白头垂钓者”:描绘了一个白发的老人正在进行垂钓。 - “疑是渭滨叟”:将老人与传说中的渭滨叟(指姜太公)相联系,增强了画面的意境和历史深度。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水
第一首 塞北地寒冰封冻,江南水田绿油油。 稻粱丰收人欢笑,南北物产各不同。 注释:塞北指的是北方寒冷的地区,冰雪封冻,土地贫瘠;江南则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种植水稻和小麦。 译文:塞北的冬天寒冷到连冰雪都能冻住大地,而江南的水田里却生长着绿油油的稻谷和小麦,农民们收获后欢声笑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塞北和江南不同的自然景象。塞北的冰雪封冻,江南的水田绿油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这种对比
《题画十三首》是一首充满哀愁与思念的古诗。诗人以帝子下北渚,江寒愁不归为首句,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帝子(即湘君)独自站在寒冷的江边,望着远方而感到孤独的场景。帝子下北渚,江寒愁不归。空遗一卷石,拂断六铢衣。 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读: 第一句中的“帝子”指的是湘君,他独自站在寒冷的北渚之上,望着无尽的江水,心中充满了愁绪无法回家。这里的帝子形象生动鲜明,让人感受到他的孤独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