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焘
【注释】 太仆,即“太仆寺”的简称。太仆寺是掌管皇帝车马等事务的机构,故有“西林”。古,指古庙、古祠。 乐府,古代音乐机关。汉时,设“乐府令”,掌管乐府事;魏、晋以后,乐府多专指掌管乐府诗的官署。 清风销案蠹,时雨慕堂鳣(zhān):清风能消除案头的蛀蚀虫,时雨能使堂前的鲤鱼欢跃。比喻贤明的官吏,能为百姓除疾祛害。 此日权司铎,前身愧谪仙:如今我暂时主管这个职务,以前自己曾以被贬谪的仙人自比。
这首诗是宋朝文学家陆游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郡城阴雨” 注释:郡城,指的是某个县城或城市。阴雨,意味着天空中没有阳光,雨水较多。 第二句:“节过中秋雨骑月” 注释:节,指的是节日或节气。中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农历八月十五。雨骑月,意味着在中秋节期间,天气仍然下着雨,月亮被雨水遮挡,无法正常升起。这里的“骑月”是一个比喻,形容雨水遮蔽了月亮。 第三句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升庵的《滇行杂咏·走雪行》。 译文: 在滇之西,有路八千,擦木乌斯相勾联。我朝羁縻二百载,金天月窟通人烟。 传闻鸟道入蚕丛,中有雪山高插天。雪山横亘路邈绵,穷冬雪花俨抛砖。 寒雕不下蓬婆塞,土貊天狗尽伏跧。行人到此抚膺叹,莽莽不辨坤与乾。 野炊正愁无薪刈,羸马苦饥啮寒毡。悲风怒号山君啸,岩倾夜半雪雷阗。 土囊涸封火井塞,石栈高低见平平。平平只道路坦夷,谁知下有九重渊!
【注释】 夏:夏季。郊偷春休□:郊野里偷偷地偷得春天的美景,但很快又失去了。□□□□□:□表示省略符号或不完整的词。 急漱鸣幽渚,寒云薄晚林:急流冲洗着寂静的山间小洲,傍晚的树林被淡淡的寒云笼罩。 如何一夜雨,残暑入秋阴:一场大雨过后,夏天的酷热已消失,秋天的阴云降临。 商籁遥生竹,哀弦暗转琴:商调的音乐从远处传来,仿佛是风吹竹林发出的沙沙声;哀婉的弦音在夜幕中悄然响起,如同琴瑟的声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赏析时,要指出诗句运用的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同时要结合注释和全诗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孤松落落小庭阴,夜半涛声入素琴”:庭院里只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松树孤独地矗立着,夜色中传来阵阵涛声,如同在弹奏着一曲悠扬的素琴。“孤松”,指庭院中的松树,“落落”,独立不群的样子。诗人用“孤松”与“小庭阴”相衬,表现了松树的高洁、傲岸。“夜半涛声入素琴”
走雪行 农夫在平地上耕作,歌声嘹亮唱三白;灞桥驴背耸立,诗人吟诗肩膀抖动。桃花水粉匀染了衣袖,红炉宴罢舞旋转如娟。 谁似行人行走在大雪中辛苦?踏雪行人九死还!吁嗟呼,汉家边塞勤远略,全师夜半渡祁连。 阴山六月冰犹冽,未战身先雪里填;雪里白骨堆如阜,将军铭功勒燕然。 复有孤臣栖海畔,吞毡咽雪十九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朝奏夕贬潮阳路,空悲遗骨瘴江边;自古徇名同徇利,徒留青史姓氏传。
【解析】 此题为理解诗意,赏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态度。 【答案】 偷冰渡雪:比喻不劳而得。 译文:在地坪头三丈的大雪中,东西两边隔断了人们来往的道路;夜半时分,雪不知去向,等到日出时分却趁冰结,溜之大吉。 赏析:诗人通过“立地坪头三丈雪”“东西阻隔人踪灭”等句描写大雪封门、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以“潜行夜半雪不知,日出未出趁冰结”等诗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自己不辞辛苦、冒寒夜行、偷取冰块的可贵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来分析判断。本题中,“妙明归山携一太湖石,因赋三绝”,妙明归山携带的是太湖石,因此第一句中的“太湖石”是关键信息,而“妙明归山”是关键事件。第二句的译文为“织机上的梭子空转,寂寞地停在那里。成都的卜筮之铺,不知为何年复一年都怨天怨地”。第三句的译文为“谪降不知缘由是什么,只是每年秋季来临之时,总怨恨秋风”
妙明归山携一太湖石,因赋三绝 【注释】 妙明:即慧理,南朝梁武帝的和尚,字妙明。 一太湖石:指太湖石。 因:于是。三绝:指《诗》《书》《礼》。 【译文】 本来是蓬莱仙岛的谪仙人,几年后沦落到太湖边上。 三世中曾经约定要有林泉之约,风雨相伴来证明佛前誓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妙明法师归山之后,为妙明法师所携之太湖石而作的一首题咏,表达了对妙明法师的敬仰之情。 首联“本是蓬莱一谪仙”
注释: 夜吹箫:在夜晚吹箫。 按六幺:按照《水调歌头》的曲调演奏。 此时清兴月同邀:这个时候,我的心情与月光相得益彰。 却愁惊惹思乡客:却担心这声音会惊醒思念家乡的人。 只把低声度玉箫:只是轻轻地吹奏着箫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夜晚吹箫的诗歌。诗人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夜深人静、月光如水的宁静场景,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第一句“夜吹箫”,点明了主题,即在夜晚吹箫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