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焘
白鹤翎 闻说南山有鹤仙,秋风缟素态蹁跹。 渊明采菊归来晚,拾得遗毛落涧边。 注释: 1. 闻说南山有鹤仙:听说南山有一位仙人在山上修炼。 2. 秋风缟素态蹁跹:秋风吹动着白色的衣裳,姿态轻盈地翩翩起舞。 3. 渊明采菊归来晚:陶渊明采摘菊花后回家,因为天已经黑了,所以回来很晚。 4. 拾得遗毛落涧边:捡到了一只脱落的羽毛落在山涧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和陶渊明采菊归来的小诗
重阳节过后,深秋的菊花凋谢了。人们用冷漠的眼光看待十月的花,认为它们不如九月的菊香。 但奇怪地发现:人心却随季节变化!原来人们曾在九月饮酒欣赏菊黄
【注释】 芭蕉:一种植物。 王维画:唐代画家王维的画。 袁安碎玉沙:汉代袁安卧雪的故事。 【赏析】: “冬日芭蕉”是一首咏物诗,写在冬天里芭蕉叶上覆盖着白雪的情景。首句以“经冬衬晚霞”起兴,点明时令和环境。次句以“碧云流影透窗纱”进一步渲染冬景之凄清,使读者感受到冬夜寒寂的气氛。第三句由芭蕉叶上积雪引出王维的《雪后山居》一诗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注释】 茉莉:茉莉花。 香:气味。 不见花:指闻香气却看不见花。 碧云:淡青色的云。 流影:流动的影子。 此花:指茉莉。 宜:适宜。 幽澹:幽静而淡薄。 鬘华:发饰,这里指茉莉花的芳香。爱月华:喜爱月光。 【赏析】 《茉莉花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这是第二首。 “静夜闻香不见花,碧云流影透窗纱”。此句写在寂静的夜晚,闻到茉莉花的香味,却看不见花朵;看到茉莉花的影子
《茉莉花二首》其一 注释:茉莉花的花瓣像寒冷的梅花、散发着清香的兰花;它的花瓣中夹杂着三分雪意,点缀在东边的栏杆上。它虽然在盛夏盛开,但人们却觉得有些炎热,但当一场雨后,它的花朵又变得耐久,可以让人们长时间欣赏它的美丽。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茉莉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中的“茉莉花”既指现实中的茉莉花,也暗指诗人自己。诗人通过对茉莉花的细致观察和深情描绘
注释:五月的菊花,太阳明媚照映在天空中,百草都盛开着芳香,但是人的心境并不一定是向着阳光的,即使到了秋天,人的心境也不一定是向着阳春的。北窗下的我,卧在羲皇之上,也和那些盛开的牡丹花一同沉醉于一杯美酒之中。 赏析:此诗以五月为题,描绘了五月里百花争艳、生机盎然的景象。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的和谐统一。首句“日丽天中百卉芳”,描绘了五月的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的景象
【注释】 昆明黑龙潭:在今云南昆明市北。唐梅歌:《唐诗三百首》中没有这首《唐梅歌》,此诗当为作者拟古而作。“孤高不入侯王第”,是说梅花的高洁,并不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冷落偏宜山涧溪”,是说梅花生长在幽僻的地方,与山涧溪流相亲,不受尘世污染。“三春白雪琴边弄”,是说梅花洁白如雪,在弹琴时,如同三春的白雪,使人心旷神怡;“一声黄鹤笛里吹”,是说梅花飘香似黄鹤的叫声,使人陶醉;“琴边笛里遥相忆”
通过对诗句的逐句分析,可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与艺术特色。下面将结合注释和赏析,对《扬州四首》中的“迷楼不及青楼夜,千古才名让牧之”进行详细解读: 1. 诗意解析: - 迷楼:通常指古代的一种建筑结构,其特点是外观看似普通,却隐藏着复杂的内部结构或机关。在诗中,“迷楼”可能象征着一种外表不显但内涵深藏的美,或者是一种难以捉摸、令人向往的神秘之地。 - 青楼:在古代文化中
诗句释义: 奇峰迭嶂两相撑,鬼斧神工断不成。 拟向云崖探酉穴,却从月下听猿声。 注释解释: - 奇峰迭嶂:形容山峰形态奇特、层峦叠嶂。 - 鬼斧神工:指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似乎有鬼神在其间施展了非凡的手艺。 - 云崖探酉穴:在云中崖壁寻找酉穴(古代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暗指探寻不可知的奥秘或仙境。 - 猿声:猿猴的叫声,这里用来象征神秘或孤独。 赏析:
注释:在山路上天天都厌恨着蚕丛的山路,一上岸登船就兴致无穷。听说溪山中有许多奇妙绝伦的地方,真想从高浪上驾驶着长风去游览。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施秉泛舟至镇远时写的,表现了他乘船游览的愉快心情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流畅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意境深远,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