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日日厌蚕丛,离岸登舟兴不穷。
闻说溪山奇绝处,欲从高浪驾长风。
注释:在山路上天天都厌恨着蚕丛的山路,一上岸登船就兴致无穷。听说溪山中有许多奇妙绝伦的地方,真想从高浪上驾驶着长风去游览。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施秉泛舟至镇远时写的,表现了他乘船游览的愉快心情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流畅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山行日日厌蚕丛,离岸登舟兴不穷。
闻说溪山奇绝处,欲从高浪驾长风。
注释:在山路上天天都厌恨着蚕丛的山路,一上岸登船就兴致无穷。听说溪山中有许多奇妙绝伦的地方,真想从高浪上驾驶着长风去游览。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施秉泛舟至镇远时写的,表现了他乘船游览的愉快心情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流畅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注释】 ①感怀:即感时伤怀之意。 ②久作无家客,旋为远宦人:长期在外为客,忽然又当了远离家乡的官。 ③飘零枯树赋:落叶飘零的枯树赋诗(自喻)。赋,诗歌。 ④突兀露车尘:指诗人所乘之车行驶过路旁高耸的山峰,扬起一路车尘。突兀,高耸;露车尘,形容尘土飞扬。 ⑤瘴冷鹃啼月:南方湿热的瘴气中,杜鹃声声凄厉地啼叫,月色也显得清冷。瘴,南方湿热的地带。 ⑥花蛮蝶怨春:春天里,百花盛开,蝴蝶飞舞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这是一道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题目,是古诗文中经常考到的一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每个选项,将选项中的描述与诗歌中的相应内容认真比较. “渡荆江”一诗,诗人在长江上游,面对滚滚东去的流水,心中涌起了思乡之情;同时,诗人也感到了身在天涯的孤独和无奈。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 第一句写长江之水奔腾东去,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气势宏伟。万里金沙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手法及效果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需通读全诗,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诗句,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1) “石径缘梯上,山花带雨开”,诗人登山途中所见。这两句是写景,写的是诗人登高望远的所见之景。首句写山路崎岖,石径蜿蜒,诗人沿着石阶而上;次句写山花烂漫,春雨初晴时,山中花儿开放。这两句写景,写的是诗人登山途中所见之景。 (2) “我来青嶂外
这首诗描绘了旅途中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看第一句“旅次炊烟断”,这里的“断”字用得非常巧妙,它不仅描述了炊烟的消失,还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在遥远的异乡,没有家人的陪伴,只有自己的身影相伴,这种感受是难以言喻的。 接下来是“荒郊暴骨多”,这句诗描绘了旅途中遇到的悲惨景象。荒郊野外,尸体随处可见,这不禁让人感到凄凉和悲哀。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
【注释】 1. 学庄:即学习《庄子》。 2. 堰(yān)潴(zhū):堵塞积水。潴,同“蓄”,积聚;堰,堤坝。 3. 柳堤:杨柳的堤岸。 4. 花一路:指路上开满了鲜花。 5. 香草:这里指路边的花草。 6. 归蹄:归来的马足印。 【译文】 挖井太深却没水,泉水从远处流出。 蓄水池中积蓄着余雨,石头碾平了小苗。 酒熟时倾倒桑叶,桥成期待柳堤。 夕阳下花儿一路芬芳,路旁的花草衬托着归家的马蹄。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老鹄营巢为大风所摧”: - 注释: 老鹄,即老年的天鹅,常比喻年老力衰。营巢,筑巢。大风,这里象征困难或不幸。 - 译文: 老天鹅搭建巢穴,却被大风摧毁。 - 赏析: 此句表达了天鹅在逆境中仍坚持生存的努力及结果的无奈。 2. “毛羽日摧残,营巢力正殚”: - 注释: 毛羽,天鹅的羽毛,摧残,遭受损害。殚,尽,用尽了全力。 - 译文: 每天羽毛都遭受摧残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诗句,这是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中的关键词是“赏析”,所以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如本诗中“过束河同和书香、木秀元龙潭小酌即事”一句,“束河”为地名,此处指诗人所居之地;“同和书香”指与友人一起品茗论书之乐;“木秀元龙潭”句意指在风景秀丽的元龙潭小酌;“即事”指眼前的景色。 【答案】 译文:携酒从壕梁上走来,荆条野趣饶有情趣
【注释】 晤:见面,相逢。周琴轩:指周濂溪。濂溪: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字。定一西席:指定州府学教授一职。 【赏析】 这首七绝,前两句写萍水相逢之喜;第三、四句写与友人共处一室之乐;后两句写与友人同饮之欢。此诗为送别之作。 首联:“萍水他乡客,新知共白头。”萍水相逢,说明彼此都是游子,都远离故乡来到京城求学。“新知”,即新的知友。“共白头”表明两人的友情深厚,可以共同度过一生。 颔联:“一春高士卧
【注释】: 1. 风雨何年别,更深入梦初。 - 风雨何年别:形容时间久远,仿佛在风雨中分别已经很多年了。 - 更深入梦初:更深地陷入回忆,仿佛再次回到了那个分别的时刻。 2. 相知应有数,翻致久无书。 - 相知应有数:指彼此之间应该有很多的交往和了解。 - 翻致久无书:却因为种种原因,长时间没有联系了。 3. 斜月侵阶冷,寒蛩出郡疏。 - 斜月侵阶冷:斜月照射在台阶上
诗句解释: 1. 到此才三日 - 表示诗人刚到达这个地方,时间很短。 2. 离家已隔年 - 表示与家乡的距离已经相隔一年或更长时间。 3. 风光仍似旧 - 虽然时间变化,但风景依旧,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改变这里的美丽景色。 4. 岁月忽相煎 - 时光迅速流逝,好像在煎熬着诗人的心灵。 5. 元日俗多讳 - 指新年的风俗中有很多忌讳和禁忌。 6. 屠苏我不先 - 我选择不遵循传统习俗
```text 诸葛荒祠绝壑边,高滩雪浪下云巅。 轻舟似过瞿塘峡,回首空怜上水船。 【注释】: - 诸葛:诸葛亮,蜀汉丞相,以智慧与忠诚著称。 - 荒祠:荒凉的祠堂,可能指诸葛亮的故居或祠庙。 - 绝壑:深邃的峡谷。 - 高滩:水流湍急的地方,即所谓的“瞿塘峡”。 - 雪浪:形容水流如雪般洁白且波浪翻滚。 - 云巅:山峰之顶。 - 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四川省奉节县至重庆市境内
诗句释义: 奇峰迭嶂两相撑,鬼斧神工断不成。 拟向云崖探酉穴,却从月下听猿声。 注释解释: - 奇峰迭嶂:形容山峰形态奇特、层峦叠嶂。 - 鬼斧神工:指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似乎有鬼神在其间施展了非凡的手艺。 - 云崖探酉穴:在云中崖壁寻找酉穴(古代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暗指探寻不可知的奥秘或仙境。 - 猿声:猿猴的叫声,这里用来象征神秘或孤独。 赏析:
穿云溜石百重泉,庐阜悬流空浪传。 十里晶帘风卷处,沿溪飞雨落晴天。 注释:穿过云雾的山涧,有许多层岩石形成的洞穴和泉水,庐山的水流在空中回荡,仿佛是波浪一样。在风吹过的十里路程里,晶莹的珠帘被风吹起,随着溪流飘动,然后落在晴朗的天空中。 译文:穿越云层穿过山间曲折的小路,看到许多层叠的岩石和泉水,庐山的水从高处奔流而下,仿佛是空中跳跃的波浪。在十里路程中,晶莹的珠帘在风吹过的地方被吹起,随风漂流
这首诗描绘了桂花盛开时的景象,以及桂花飘香的美丽画面。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丹桂花开八月中: - "丹"是形容桂花颜色鲜艳如朱砂,"八月中"指的是农历八月。这里强调了桂花在秋季盛开的特点,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2. 天香飘落引秋风: - "天香"形容桂花散发出来的香气浓郁且远达,"引秋风"意味着这股香气随风飘散,可能也暗示着某种情感或气氛的变化。 3. 人间亦有淮南树: -
【注释】 芭蕉:一种植物。 王维画:唐代画家王维的画。 袁安碎玉沙:汉代袁安卧雪的故事。 【赏析】: “冬日芭蕉”是一首咏物诗,写在冬天里芭蕉叶上覆盖着白雪的情景。首句以“经冬衬晚霞”起兴,点明时令和环境。次句以“碧云流影透窗纱”进一步渲染冬景之凄清,使读者感受到冬夜寒寂的气氛。第三句由芭蕉叶上积雪引出王维的《雪后山居》一诗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注释】 茉莉:茉莉花。 香:气味。 不见花:指闻香气却看不见花。 碧云:淡青色的云。 流影:流动的影子。 此花:指茉莉。 宜:适宜。 幽澹:幽静而淡薄。 鬘华:发饰,这里指茉莉花的芳香。爱月华:喜爱月光。 【赏析】 《茉莉花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这是第二首。 “静夜闻香不见花,碧云流影透窗纱”。此句写在寂静的夜晚,闻到茉莉花的香味,却看不见花朵;看到茉莉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