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敏求
注释:农夫苦相问,指农夫对宰相的责难和询问。燮理是何人?指宰相燮理是谁。 译文:农夫们苦苦相问,宰相究竟是谁? 赏析:这是一首揭露当时政治黑暗、抨击宰相无能的诗。诗人用农夫苦相问,宰相是何人的疑问,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宰相的不满和愤怒,使读者能从诗句中得到启发和教训
【赏析】 运司园亭,即指苏州的园林。运司,宋代称管理一路或一州的行政长官为转运使司。唐代有漕运使,宋代有提点刑狱等职,皆以转运使司兼领之。此诗当是作者在苏州任职时所作,写他在运司园亭中游赏的情景。 “林亭幽且深”,首句开门见山,点明题旨。“林亭”指园林中的小亭。“幽”是指林木茂密,景色宜人,使人感到清旷、幽静;“深”则是指园林深邃幽深。这一句写出园林景色的幽雅和深远。 “砌下玉溪水”
运司园亭小亭 二亭虽云小,好在泉石间。 白石自齿齿,清泉亦潺潺。 公府无留事,暂来寄余闲。 筇杖乌角巾,一日几往还。 注释: - 运司园:指州官的园林。 - 小亭:指园林中的小亭。 - 齿齿:形容石头的纹理清晰可见。 - 潺潺:水流的声音,形容泉水的声音。 - 公府:指官府。 - 留事:处理公务。 - 寄余闲:寄托我闲暇的时间。 - 筇杖:一种用竹子做的手杖。 - 乌角巾:一种黑色的头巾。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要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和语言风格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读懂诗篇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比对。 本题中,“材大难为用,尝夸古柏篇。”意思是:树的材质很大,很难用它来制作器物,曾经夸赞过古柏篇。“材大”指的是树的材质。“材大难为用”是说树材质太大,不能用来制作器物了。“尝夸古柏篇”指曾经赞美过古柏篇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茅庵的诗。它通过描绘茅庵的地理位置、环境氛围,以及庵主的心境,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句“运司园亭茅庵”描述了庵子的地理位置。这里的“运司”可能是指某个地方官员,而“园亭”则暗示了庵子周围的自然环境。这些词语共同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生机与自然美的画面。 诗句“深深竹林下,圆庵最幽僻”进一步描绘了庵子所处的自然环境。这里的“深深竹林”形象地勾勒出了一片茂密的竹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运司园亭水阁”,然后分析诗的内容,最后指出表现手法和作用。 首先看“方池导流水,横阁上寻丈”,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方池的水引着流水,横架的楼台有丈把高。诗人从空间角度写,突出了楼台的高大。接着看“晨曦夜月光,罩影相滉漾”,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早晨的阳光晚上的月光,笼罩着楼影,相互映照着。诗人从时间角度来写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 诗句逐句释义: 1. "运司园亭月台" 描述了一种场景,可能是指某个官府的园林或者花园中的观景台。 2. "明从海上来,皎皎入我牖" 描述了明月从海上升起,明亮而清晰,然后进入窗户。这里的“明从海上来”指的是天空中月亮的光芒,而“皎皎入我牖”则形容了月光透过窗户映照进屋内的情景。 3. "何如登高台,对月把尊酒" 表达了作者对于登上高处欣赏月亮的渴望
运司园亭海棠轩 东风开百花,独有海棠胜。 猩红如血的红花,染红了海棠花, 它的花朵鲜艳而美丽。 猩红如血的红花,染红了海棠花, 它的花朵鲜艳而美丽。 猩红如血的红花,猩红如血的红花, 它的颜色比红色的更红。 猩红如血的红花,猩红如血的红花, 它的花瓣比红色的花瓣更红。 猩红如血的红花,猩红如血的红花, 它的花瓣比红色的花瓣更红。 猩猩血染成海棠花,猩猩血染成海棠花, 猩猩的血染成了海棠的花。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 “运司园亭西园”,此句描述的是位于某城市中心的园亭。其中,“运司”指的是某个地方的管理机构,而“园亭”则是指园林中的休息或观赏之处。这里的西园可能是位于市中心的一个美丽园林。 第二句 “潭潭刺史府”,接着描述了刺史府的景象。在古代,刺史是一个地方的行政长官,因此刺史府通常规模较大,建筑宏伟。“潭潭”形容其宽敞、宁静的样子。 第三句 “宛在城市中”
运司园亭玉溪堂 玉溪,取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玉溪即指此意,寓意着玉溪的美景如诗如画。 堂前对花柳,堂后瞰沼沚。 堂前有鲜花柳树相映衬,堂后可俯瞰池塘小洲。 贤者堂中人,虚心湛如水。 这里指的是那些有才学、品德高尚的人,他们内心像水一样清澈透明。 烦暑当风窗,中宵隐月几。 在酷热的夏季里,他们坐在窗边读书写字,夜晚时分,月光洒满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