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任
诗句原文:于此或燕坐,尘虑一切拌。 译文:在这里或者安静地坐着,所有的杂念都会消失。 赏析: 这首诗以“游南山”为题,描绘了诗人在南山中的所见所感。首句“于此或燕坐”,表达了诗人选择在此静坐冥想,远离尘世纷扰的态度。而“尘虑一切拌”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即所有世俗的烦恼和杂念都已消散。 次句“谁知得真趣,消此白日闲”,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领悟和解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登山煮茶图,充满了禅意和诗意。 “石梯千级杖藜行”,这一句描绘了诗人攀登陡峭山路的场景,石梯象征着艰难险阻,千级台阶表示了山的高度,杖藜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步行工具。这里的“杖藜”二字也颇有寓意,代表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行到山腰足暂停”,这句话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攀登过程中的感受。山腰是一处相对平缓的地方,也是登山者经常停留的地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临清龛》。 临清龛:指位于山东临清市的一座古寺。 地辟仙龛小亦奇,龛前长泻碧琉璃。 地辟仙龛小也奇特,在寺庙前的石壁上长满了碧绿色的琉璃瓦。 我来恰似陶彭泽,览景濡毫便赋诗。 我来此地如同陶渊明,欣赏美景后挥笔就写出了一首诗。 注释: 1. 地辟仙龛小亦奇:开辟出这么小的仙境(寺庙),也是奇特的事情。 2. 龛前长泻碧琉璃:寺庙前的石壁上长满了碧绿色的琉璃瓦。 赏析:
注释 寒翠亭:指建在江边山麓的一座小亭。寒翠:形容树木苍翠,常绿不凋。叠浪千堆霰雪寒:形容山峦叠嶂,云雾缭绕如千堆白雪。 澄渊百尺琉璃翠:形容湖水清澈碧绿,如同琉璃般的美丽。 江皋:泛指江河岸边。石屏风:用石头做成的屏障。特为幽亭助嘉致:特意为这座幽静的小亭增添美景。 赏析 这是一首咏赞寒翠亭的诗篇。诗人首先描绘了寒翠亭周围的自然景色,用“叠浪千堆霰雪寒”来表现山峰的壮丽
【注释】 定光室:即定光佛寺。在今陕西户县东南的定水村西北。据《清凉传》卷下引《净名经》,“定光佛者,西域之祖也……其国中有一石室,名定光室。” 【译文】 古时有如来号称定光,百年真相为重装。 面前涌出香炉岩,想让人烧尽无尽香。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僧人道一所作的《定光佛颂》。诗的前两句写定光佛寺,后两句写香。 定光佛,梵文音译作“Dhyānakaya”,意译为“定慧”
【注释】 挐:拖。 松篁:指松树和竹林,这里代指寺院。 翻思我佛修行处:意谓想起当年我佛释迦牟尼在此修行的地方。我佛: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乘兴乘船前往观赏时,首先看到的是“雪山”,即雪山寺。他由雪山想到当年的我佛释迦牟尼在此修行,所以景物虽殊道一般,意即虽然眼前景物已非当年所观,但修行的道却依然一样。这首诗以景衬情,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佛家的虔诚崇敬之情
这首诗的译文是:高高的山岩上长着一棵古老的树,它的根就像辋口,但现在已经坏掉了。下面有唐朝人元杰写的记文,读它足以让我满足于登临的快感。 注释: - 根如辋:比喻根就像辋口一样大而深。辋(wǎn)是一种古代的车盖。 - 下有唐人元杰记:下面有唐朝人元杰写的文章。 - 读之聊足慰登临:读它足以使我在登山的时候感到快乐和满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通过描绘山岩、古木和树木的根
【注释】 1. 熙熙亭:即“亭亭”,形容亭台楼阁高耸入云。 2. 中天:指天空,喻指朝廷。 3. 春日同民强一过:春天和老百姓一起来到亭上。 4. 草草杯盘等闲置:匆匆地摆上一些酒菜来宴请宾客。 5. 愁多易觉醉颜酡(tuó):忧愁过多,容易醉酒,脸颊泛红。 【赏析】 《熙熙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全诗四句,第一句写亭子的位置,第二句写与百姓一起登临亭子,第三句写宴饮的场面
浈阳富佳致,无以过南山。 山高雄地理,万丈亲云端。 攀援临绝顶,气象非尘寰。 神存古庙貌,台敞旧轩栏。 青石生龙文,凛凛常风寒。 纵目四无际,陡觉天地宽。 直北二江合,水势中分滩。 滩横水亦转,曲折束成湾。 群峰自西来,险绝如函关。 中虚左梵刹,地胜苾刍安。 梵修祝圣寿,额自九重颁。 旁有石一障,高下数亩间。 或列如屏风,或方如仙坛。 或立如驻马,或走如奔帆。 或侧如虎卧,或曲如龙蟠。
乘兴挐舟到雪山,松篁门径望中宽。 翻思我佛修行处,景物虽殊道一般。